哥们儿我,一到英雄联盟春季赛,那股劲儿就上来了。这不单单是看比赛那么简单,对我来说,这算是一套完整的“实践”流程。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这套嗑。
赛季前的准备与“侦查”
赛季还没开打,我的“工作”就开始了。我得把各队伍的转会信息给捋一遍。谁谁谁去了哪个队,哪个队又来了新人,这都得门儿清。比如今年,JDG的阵容纸面上看确实猛,尺帝(Ruler)加上Knight,还有369、Kanavi、Missing这些老将,看着就让人觉得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然后BLG那边,knight一来,中路对线这块儿感觉就稳了不少,队伍的节奏点也多了,去年他们打得就挺凶,今年更是憋着一股劲儿。
我还特别关注那些有话题性的队伍,比如TES,369回去了,这队伍上路的看点就多了。还有Meiko,状态保持得不错,这都是我赛前会去扒拉的信息。LNG嘛GALA和Mark重新搭档,也得看看他们磨合得怎么样。
这阶段,我还会翻翻以前的比赛,比如去年JDG和BLG的那些经典对局,回顾一下他们的打法风格,想想新阵容可能会有什么化学反应。这就像打仗前的侦察,情报工作得做足。
常规赛的跟踪与分析
比赛那就是真刀真枪地看了。我一般会挑几场焦点战重点看,尤其是那些强队之间的碰撞。比如JDG对BLG,TES对JDG这种,那必须是从头看到尾,连BP都不能错过。
看的过程中,我会留意几个点:
- 队伍的战术执行:他们赛前吹的牛,或者大家分析的打法,实战里打出来了没有?
- 选手的状态:关键选手发挥怎么样?有没有“神经刀”或者超常发挥的?比如Elk这小子,状态是真
- 版本的适应程度:哪些队伍对当前版本理解得更透彻?英雄选择和战术安排上就能看出来。
我还会自己做点小记录,比如哪个队特别擅长打前期,哪个队韧性足能拖后期。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某个队伍看起来纸面实力强,但打起来配合就是差点意思,或者某个不被看好的队伍突然就打出来了。
这过程挺费神的,有时候一场BO3看下来,比自己打几局还累。但没办法,热爱嘛
季后赛的预测与“沉浸式”观赛
到了季后赛,那气氛就完全不一样了。每一场都是生死局,刺激程度直线上升。这时候,我会根据常规赛的表现,结合队伍的调整能力,做个简单的预测。预测这玩意儿,图一乐,被打脸也是常有的事儿。
看季后赛,我基本就是“沉浸式”了。手机调静音,零食饮料备关注点也更细,比如关键团战的决策,选手的心态变化等等。特别是到了决赛,像今年BLG对阵TES,那真是拉满了。BLG那股子冲劲儿,真是挡不住,3:1拿下,Elk拿到FMVP,也算是实至名归。
赛后的复盘与“回味”
春季赛打完了,不是就结束了。我会花点时间“回味”一下。比如,想想哪些队伍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哪些又没达到。冠军队伍强在哪里?失利的队伍又差了哪些火候?
像这回BLG夺冠,他们整个赛季的稳定性和队员之间的化学反应确实而TES,虽然也打进了决赛,但感觉起伏还是大了点。JDG虽然常规赛猛,但季后赛稍微有点可惜。
这些思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实践总结”。不仅是为了下次预测更准(虽然还是会错),更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游戏,理解这些职业选手的努力和不易。
总的来说,我这套“lol春季赛实践”下来,从赛前信息收集,到常规赛跟踪,再到季后赛的投入观看和赛后复盘,虽然挺折腾,但乐在其中。毕竟对咱这些老玩家来说,这不仅仅是个游戏,更是一份情怀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