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后浪”这个梗,这词儿现在挺火,但要说清楚它到底啥意思,还得从我自己的经历说起。
话说2020年五四青年节,我当时在家刷B站,没错,就是那个哔哩哔哩!突然首页给我推了个视频,叫《后浪》。当时我还纳闷,啥玩意儿?点开一看,嚯,那演讲,那画面,配上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直接把我整懵了。
- 开始:B站首页推荐视频《后浪》
- 过程:观看视频,被视频内容和形式震惊
- 感受:懵圈,对“后浪”一词产生兴趣
视频里头,那位老师傅(不好意思,忘记叫啥了,反正挺有名的)对着年轻人们一顿猛夸,说啥“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又说啥“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当时我听了,第一反应是:这说的是我吗?我咋感觉自己被代表了?
看完视频,我赶紧上网搜“后浪”是啥意思。这才知道,原来这词儿本来就是指“后辈”、“晚辈”,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个意思。但是经过B站这么一宣传,感觉就变味儿了,好像一下子就成了“充满希望的年轻人”的代名词。
但问题是,现实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后浪”?我身边一大堆朋友,每天996,累死累活,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哪有时间去享受“选择的权利”?当时网上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这视频是“精神鸦片”,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
我自己也琢磨了挺久,觉得“后浪”这个词,挺矛盾的。一方面,它确实代表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我们能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但另一方面,它也忽略了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好像只要贴上“后浪”的标签,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后来我就开始关注网上大家对“后浪”的各种解读。有的人用“后浪”来自嘲,说自己是被“前浪”拍在沙滩上的“死浪”。还有的人用“后浪”来表达对未来的希望,觉得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自己觉得,“后浪”这个词,就是一个标签。贴上这个标签,你可以选择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也可以选择躺平摆烂,自嘲解压。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定义自己的生活。
总结一下我的实践过程:
- 观看B站视频《后浪》,对“后浪”一词产生最初的印象。
- 上网搜索“后浪”的含义,了解其基本含义。
- 关注网上对“后浪”的不同解读,思考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 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形成对“后浪”的理解。
“后浪”到底是什么梗?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充满争议,但也充满希望的梗。它既代表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期望,也反映了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境。至于你是不是“后浪”,或者想不想成为“后浪”,那都是你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