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跟大家聊聊这个“CA1797”,这可不是啥航班号,是我手头一个项目的代号,折腾了我好一阵子,也算有点心得,拿出来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起初的懵圈
话说这事儿得从上个月说起。老板神神秘秘地把我叫到办公室,扔给我一个文件夹,上面就仨字母加四个数字:“CA1797”。我当时第一反应还真是,“这是要去哪儿出差?”老板白了我一眼,说:“想啥,这是个新任务,有点棘手,你看看。” 我打开一看,好家伙,里面就几张草图,还有一堆零零散散的需求文档,看得我头都大了。
摸索阶段的折腾
这项目,简单来说,就是要优化一个现有的老系统。这个老系统,怎么说,年岁大了,代码跟意大利面似的,牵一发动全身。最初几天,我基本上就是在熟悉代码和业务逻辑。我先把整个系统的架构图给画了出来,虽然丑了点,但总算能看明白个大概。然后就是对着那些“天书”一样的代码,一行一行地啃。遇到看不懂的,就去问老人,有时候一个问题得问好几个人才能搞明白,真是费劲。
我还记得当时为了搞清楚一个核心模块的运行机制,我硬是熬了两个通宵。泡面都快成我的主食了。那几天,我走路都感觉脚底发飘。不过也正是这段时间的死磕,让我对整个系统有了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不然之后的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实践中的反复调试
熟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动手改。按照需求文档,我先从最外围、影响最小的功能模块开始。每改一点,就得编译、部署、测试,这个过程那叫一个繁琐。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动,测试起来就要花大半天。因为这个老系统,测试环境也不完善,很多时候得依赖人工去点点点,效率特别低。
中间也出过好几次岔子。有一次,我改动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参数,结果导致另一个模块直接崩了。当时项目组里其他几个哥们儿都看着我,那感觉,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后来大家一起排查,才发现是那个参数间接影响了一个全局变量。这种“惊喜”在CA1797项目里简直是家常便饭。
- 梳理依赖关系:这是最头疼的,老代码的依赖关系错综复杂。
- 编写测试用例:因为没有自动化测试,很多用例得自己想,自己执行。
- 小步快跑,频繁验证:不敢一次改太多,怕收不了场。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这么修修改改,测了又测,大概过了三周,项目的核心功能总算是稳定下来了。我记得那天,当一个关键BUG被解决掉,测试那边也反馈说主要流程都跑通了的时候,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还有一些小的优化点,但大头算是搞定了。
这时候再回头看最初那些草图和需求,感觉清晰多了。整个过程就像是在一片迷雾森林里找路,一开始完全没方向,只能一点点摸索,砍掉一些挡路的枝桠,慢慢地,路就清晰起来了。
的收尾与总结
阶段就是一些收尾工作,比如补充一些之前遗漏的文档,对代码进行一些规范化整理,还有就是跟相关部门进行最终的交接确认。整个CA1797项目,从接到任务到基本完成,差不多花了一个半月。虽然过程挺折磨人的,但看到那个老系统在我手里焕发了点“新春”,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这回实践最大的体会就是,对待老系统,真的要有耐心,而且不能怕麻烦。很多时候,问题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里。还有就是,团队协作很重要,遇到自己搞不定的,多跟同事交流,总能找到解决办法。行了,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希望对大伙儿有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