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三国群英传4》这款游戏,我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我的实践经历了。那会儿刚出的时候,我还真是挺期待的,毕竟前几代都玩得不亦乐乎。
初上手与安装的折腾
我记得当时是兴冲冲地搞到了游戏。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还得捣鼓光盘。最开始的步骤嘛肯定是安装。把光盘塞进光驱,听着它“嗡嗡”转,心里那个激动。安装过程倒还算顺利,没出啥幺蛾子。不过听说那会儿有些朋友因为防盗版系统,搞得电脑蓝屏死机好几天,没办法跑去网下了个“学习版”才玩上,想想也是够折腾的,我运气还算没碰上这茬。
进入游戏,摸索阶段
装好之后,双击图标,熟悉的开场音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一响,那感觉就来了!
刚进游戏,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势力。面对那么多君主,曹操、刘备、孙权这些老面孔,还有一些其他的,我一般会先选个自己喜欢的,或者感觉比较有挑战性的。选定之后,就正式开始我的统一大业了。
我得说,四代的界面和前几代比起来,感觉是精致了不少,地图也变得更大了。我主要就是熟悉操作和各个菜单的功能。比如:
- 内政:这是最基础的。我得点开城市,看看里面能干什么搜索人才、开发农田商业、征兵,这些都得自己动手点。不像二代那么简单直接,四代感觉内政要做的事情更多了,也更细致了。我当时就喜欢把每个城都点一遍,确保资源和兵力都在稳步提升。
- 人事:手底下招揽的武将得管理起来。谁忠诚度低了,得赏赐点东西稳住人心;谁适合干也得分配好任务。
- 军事:这是重头戏!我得组建军团,把武将和士兵编排然后选择目标,出征!早期的兵力都比较少,打仗得小心翼翼。
我还记得当时特别喜欢“搜索”这个指令。因为不仅能搜到钱粮,关键是能搜到在野的武将和宝贝!每次点下去,心里都默念着“出个名将!出个神器!”那种期待感,现在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战斗体验与策略运用
说到战斗,四代的千人战系统在当时看来还是很震撼的。虽然不像现在游戏画面那么华丽,但你能实实在在看到两拨小人在屏幕上对砍,武将还能放技能,那叫一个过瘾。
我实践最多的就是怎么排兵布阵。不同的兵种有克制关系,武将的技能也五花八门。我经常会存档读档,尝试不同的武将组合和技能释放时机。比如,什么时候放个“伏兵班阵”能打对面一个措手不及,什么时候用“后伏军阵”引诱敌人深入,这些都是在一次次战斗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我还记得,有些武将技组合起来用有奇效,我当时还拿个小本本记录下来,哪些武将搭配起来比较猛。虽然现在听起来有点傻,但那会儿是真用心在玩。
四代还有个特点就是武将可以学习很多技能,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哪些技能实用,哪些武将适合学什么。有时候为了一个好技能,或者一件好装备,我会专门派部队去攻打某个有特定产出的城市或者NPC。
中后期的经营与统一
玩到中后期,地盘大了,手下名将也多了,就开始考虑整体战略了。哪个方向是主攻,哪个方向是防守,粮草补给线怎么维持,这些都得操心。我当时就喜欢稳扎稳打,先把自己后方建设屯够兵马粮草,然后找准一个弱小的势力,一口气把它吞并掉。
有时候也会遇到硬茬子,比如电脑的几个强力君主联合起来对付我。那会儿就得运用外交手段,看看能不能挑拨离间,或者集中优势兵力先干掉一个。这个过程虽然累,但成功之后那种成就感,真是没得说。
最终实现统一,看到自己的旗帜插遍整个地图,那自然是最高兴的时刻。然后通常会再开一局,换个势力,换种玩法,重新体验一遍。
个人感受与保留
虽然有人说《三国群英传4》在系列里存在感不算特别高,可能是因为那会儿推广或者其他原因。但在我心里,它绝对是一款值得玩的作品。它有很多不错的创意,比如更细化的内政,更多样的武将技能,还有那个千人战系统,在当时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从五代开始,因为各种原因,我玩得就比较少了。所以现在我电脑硬盘里,还一直保留着《三国群英传》的1到4代。偶尔想怀旧了,还会翻出来玩上一会儿,找找当年的感觉。对我来说,四代是系列里一个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品,也是我青春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关于《三国群英传4》的实践记录和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勾起一些老玩家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