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也是在网上瞎逛悠,刷着刷着就看到有人提什么“o泡果奶攻击”,还有人发那种很魔性的音乐片段。我当时就纳闷了,这“o泡果奶”不是小时候那个饮料广告吗?怎么还跟“攻击”扯上关系了?真是奇了怪了。
一探究竟的开始
好奇心一起就收不住。于是我就开始在网上搜,想搞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一开始搜出来的,大多是说那个经典的广告,一个小男孩给小女孩送o泡果奶,然后赢得芳心啥的。这部分我还有点印象,毕竟当年电视上播得也挺火的。
我想着这不就是个普通的广告梗吗?大家拿来开开玩笑,模仿一下表白场景,顶多做点搞笑图片和段子。这也没啥特别的,怎么就成了个“梗”还带点负面意思?
挖到深处吓一跳
后来我换着关键词继续搜,什么“o泡果奶 手机”、“o泡果奶 病毒”之类的。好家伙,这下可算是找到点不一样的东西了! 越看越觉得事情不简单。
原来,这个梗的另一面,或者说让它彻底“火出圈”(虽然是不太好的那种火)的原因,是有人做了一个叫“一份礼物”或者类似名字的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恶搞软件,甚至可以说是带点恶意的小程序。你要是真信了,手贱点开下载安装了,那可就热闹了。
- 手机会突然自己播放o泡果奶的广告歌,就是那个“我要O泡 O泡 O泡”的调调。
- 而且这声音还是死循环播放,关都关不掉那种。
- 最要命的是,它还会自动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你想想,要是在上课、开会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机突然这么来一下,那得多社死!
看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攻击”指的是这个层面!据说这事儿在大学生群体里还小范围传播过一阵子,估计没少坑人。还有人提到什么“泡芙广告”,原理估计也差不多,都是这种强制播放、音量拉满的套路。
原来如此,分享一下
搞清楚来龙去脉之后,我这心里也算是踏实了。这个“o泡果奶梗”它有两个层面:
一方面, 它确实起源于那个有点年头的、挺可爱的饮料广告,大家拿它怀旧或者二次创作搞笑内容。
另一方面, 也是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甚至有点心理阴影的,就是那个恶搞软件,通过强制播放、音量最大、无法关闭的广告音频来整蛊人。这个性质就有点变了味了。
以后再听到“o泡果奶梗”,可别光想着是小时候的甜甜广告了,还得留个心眼,别不小心着了道。我今天把这个小小的“实践”过程——也就是我怎么一步步搞明白这事儿的——分享出来,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网络世界千奇百怪,多了解一点总没坏处。这回探索虽然没啥技术含量,就是搜搜信息,但搞明白一个网络热点背后的故事,也挺有意思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