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我想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小程序时用到的老朋友——C-Free。可能有些年轻的朋友不太熟,但对于我们这些早期接触C语言的人来说,这玩意儿当年可是帮了不少忙。
为啥又想起它了?
是这么回事儿,前几天我突然想写个特别小的C程序,就是那种验证个小算法,或者跑个小脚本的玩意儿。电脑上虽然装着Visual Studio这种大家伙,但为了那么点代码,启动它实在是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而且还慢。我就寻思,有没有啥轻巧点的,能快速上手,写完就跑的?
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C-Free。我记得好多年前,刚学C语言那会儿,学校机房里装的,还有些同学自己电脑上也用这个。它给我的印象就是小巧、够用。
下载和安装过程
于是乎,我就动手了。先是上网搜了一下“C-Free”,你别说,这软件生命力还挺顽强,现在都出到5.0版本了。我看了一下介绍,整个安装包才十几兆,跟现在动辄几个G的开发环境比起来,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下载过程很快,几秒钟的事儿。下载下来是个压缩包,我麻利地解压了。解压完,里面有个 `*` 或者类似名字的安装文件。
开始安装:
我双击了那个安装文件,弹出了安装向导。这界面,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第一步,没啥说的,直接点“下一步”。
然后是许可协议。老规矩,拉到底,勾上“我同意”,再点“下一步”。不同意人家也不让你装不是?
接着是选择安装路径。我个人习惯不太喜欢把啥都往C盘塞,就自己选了个D盘的文件夹。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默认也行。
再点几下“下一步”,它就开始装了。速度那叫一个快,感觉眼睛一眨就完了。毕竟体积小嘛
安装完成,桌面上通常会多出来一个C-Free的快捷方式图标。
初次上手体验
我迫不及待地双击打开了C-Free。界面挺简洁的,有点复古风,但该有的功能区都一目了然。菜单栏、工具栏、编辑区、信息输出窗口,标准的IDE布局。
新建一个源文件:
我先点“文件”菜单,然后选“新建”。它会问你新建啥类型的文件,我选了“C/C++ Source File”,然后点确定。一个空白的编辑窗口就出来了。
写个经典“Hello World”:
我就随手敲了个最经典的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C-Free! I am back!\\n");
return 0;
写完之后,得先保存。我点了“文件”->“保存”,给它取了个名,比如 `mytest.c`。
编译和运行:
接下来就是编译了。工具栏上有一排小按钮,我找到了那个像齿轮一样的“编译”按钮(或者叫“构建”?具体图标记不清了,反正就是那个意思)。点了一下,下面的信息窗口刷刷刷输出几行字,显示编译成功,0错误0警告。心里踏实了。
然后,我点了旁边的“运行”按钮(通常是个小三角,像播放键)。“啪”的一下,一个黑乎乎的控制台窗口弹了出来,上面清晰地显示着 “Hello, C-Free! I am back!”。成了!
整个过程非常流畅,从打开软件到代码跑起来,也就一两分钟的事儿。这种即时反馈的感觉,对于学习和快速验证来说,真是太爽了。
一些实践中的小感受
虽然C-Free界面看起来朴素,但一些基本功能还是挺到位的。比如代码高亮、括号匹配、简单的自动补全,这些都能提高点效率。调试功能我这回没细用,但瞄了一眼,单步执行、断点这些也都是支持的。
它还支持多编译器配置,不过我一般就用它默认集成的那个,好像是MinGW或者类似的GCC套件,对于标准的C/C++程序来说完全够用了。
最让我满意的还是它的轻量级。不像有些IDE,打开项目慢,编译也慢。C-Free几乎是秒开,编译小程序也是秒过。这对只是想快速写点代码,不想被环境配置和工具本身拖慢节奏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总结一下
这回重新用回C-Free,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它可能没有那些现代IDE那么多酷炫的功能,界面也比较传统,但胜在专注、轻巧、稳定。如果你是C语言初学者,不想在环境上折腾太多时间,或者像我一样,偶尔需要个轻量级的C/C++编辑器跑跑小程序,那C-Free绝对是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安装简单,上手快,不占什么系统资源。用它来学习C语言的基础,或者做一些小程序开发,我觉得是绰绰有余了。今天的实践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