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得空,哥们儿我来跟大伙儿唠唠《三国志12》里头那些“技法”的事儿。这游戏我断断续续也摸了不少年头了,从一开始瞎点一气,到现在多少有点自己的心得,过程也是挺有意思的。
我的实践心得
刚上手那会儿,我记得是选了个“益州平定”的剧本,刘备开局。那时候哪懂什么技法,就觉得多个东西能点,总比没有强。上来就是一顿操作,先想着把周围的空城都给占了,这应该是基本操作,先把地盘给扩大了再说。那时候看攻略,说要先占领据点,这话没错,没地盘啥也干不了。
然后就开始琢磨这个“技法”了。一开始我纳闷,为啥有些技法是灰色的,点不了?后来才发现,这玩意儿有条件的。你得先在城里头建那个“技法研究所”,而且好像还得建俩,城里还得有几个武将老爷们儿待着,人家才给你研究。当时就觉得,这游戏还挺讲究细节。
研究啥?一开始我喜欢直奔主题,比如那个“枪兵攻撃”或者“骑兵攻撃”,感觉直接加攻击力,打架肯定猛。研究一个技法,它会告诉你需要啥条件,比如武将武力多少以上,还得花钱。这钱粮在早期可是金贵得很。我就试过,为了早点研究出高级兵种的技法,结果把自己经济给拖垮了,兵是厉害了,可没钱招,或者没粮养,那叫一个尴尬。
后来我慢慢发现,这技法的顺序,还真不能乱来。比如,一开始我可能更倾向于先研究那些能加钱粮收入的技法,或者减少征兵费用的,先把后勤给稳住了。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老祖宗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打仗的时候,那个“捕获敌人伤兵”的机制也挺有意思。我记得有一次打赢了一场硬仗,抓了不少对面的将军,结果发现自己的伤兵回复了不少,还能收编对面一部分溃兵。后来琢磨了一下,好像是你抓获的敌方武将越多,能收编的伤兵也就越多。这可比自己慢慢补兵快多了,尤其是在拉锯战的时候,特别关键。
还有就是“指挥能力”这个东西。一开始我没太在意,后来发现,有些高级技法,你就算研究出来了,如果武将的指挥能力不行,发挥不出全部效果,或者说,你得有强大的统治力,手下的人才才会卖力干活。这就逼着我不仅要关注技法本身,还得注意培养武将,提升城市内政水平,这样技法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至于具体的技法顺序,我现在一般是这么考虑的:
- 早期:优先考虑那些能提升基础经济(钱粮收入)或者降低消耗的技法。比如“农耕技巧”、“市场活性”之类的。然后点一两个主力兵种的基础攻防,比如“枪兵锻炼”或者“弓兵锻炼”。
- 中期:根据自己主力兵种的方向,深入研究。比如我喜欢用骑兵,那“骑兵突击”、“骑兵破坏”这些就得跟上。一些辅助性的,比如“医疗术”(减少伤兵死亡)或者“筑城术”(加快修城墙)也非常实用。
- 后期:基本上就是查漏补缺了,把之前没点的,或者一些战略性的技法,比如增加计略点上限、提升秘策效果的给补上。如果想玩得更细,还可以根据对手的兵种配置,针对性地研究克制技法。
我记得有一次,我就是死磕“决斗技法”,想让我的猛将单挑无敌。结果,单挑是厉害了,但大集团作战的时候,整体兵种质量不行,被人家人海战术给淹没了。这技法得配合你的整体战略来,不能单看某一项厉害就一个劲儿地点。
我感觉《三国志12》这个技法系统,你得从头就开始规划。选择势力后,看看周围环境,分析下自己手里的牌(武将、资源),然后大概定个发展方向。比如,如果我开局武将智力高的多,可能会考虑多研究点计略相关的技法。如果猛将多,那就得在兵种强化上下功夫。
实践下来,就是一步步试错,一步步调整。一开始可能觉得研究这个技法浪费了,或者顺序不对,多玩几局,慢慢就有感觉了。反正这游戏,自己琢磨出来的套路,玩起来才最有成就感,大伙儿说是不是这个理儿?今天就先分享到这,下次有机会再聊聊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