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聊《质量效应3》这游戏的配置。想当年我为了玩爽这款老游戏,也是折腾了好一阵子。别看现在新游戏配置要求上天,当年《质量效应3》刚出来那会儿,对不少电脑来说也是个小挑战。
我最初的瞎琢磨阶段
我记得那会儿我刚换了台电脑,也不是啥顶配,就想着能流畅跑起来就行。一开始也没仔细查什么官方配置,就凭感觉,觉得这游戏画面看着还行,估计我那机器也差不多。结果装上一看,默认设置下某些场景还真有点卡顿,尤其是一打起来,人一多,特效一炸,那感觉,啧啧,有点掉链子。
开始动手查资料与实践
这不行,影响体验。我就开始上网扒拉资料,看看大家都是啥配置跑的,官方推荐又是啥样的。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说双核CPU 2.4GHz起步,内存2GB,显卡得是NVIDIA GeForce 8800 GT或者ATI Radeon HD 4850这级别的。也有说要求高点的,什么i5处理器,8GB内存才稳。
我寻思着我那电脑,CPU大概是个老i3,内存倒是给加到了8GB,显卡是个中规中矩的入门级独显。对着那些最低配置看了看,感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是我就开始从游戏内设置下手了。
一、动手调整游戏画面设置
我先进了游戏画面选项,一项一项地试:
- 分辨率:这个我一般不动,就用我显示器的标准分辨率,不然画面糊了难受。
- 垂直同步:这个我一般会关掉,虽然可能会有画面撕裂,但能提升点帧数,感觉更流畅。
- 动态阴影:这玩意儿吃性能是出了名的,我先给它调低,甚至有些时候直接关了,画面是素了点,但流畅度提升明显。
- 抗锯齿:也是个性能大户。我通常会选择关掉或者开个比较低的级别,比如FXAA这种,对性能影响小点。高倍MSAA我是不敢想的。
- 纹理质量、模型质量:这些对显存和显卡处理能力有点要求。我一般会设置成中等,太低了看着难受,太高了怕卡。
- 后期处理:什么动态模糊之类的,我个人不太喜欢,而且也占资源,一般都关了。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我反复进游戏,找同一个战斗场景或者人多的地方测试。基本上就是调低一个选项,进去看看效果,不卡了就再试试调高另一个,或者保持。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遍。
二、系统层面的一些小动作
除了游戏内设置,我还琢磨着系统层面能不能也优化优化:
- 关闭不必要的后台程序:玩游戏前,我习惯性地把QQ、浏览器、下载工具这些不相干的都给退了,给游戏腾出更多CPU和内存资源。
- 电源选项调成高性能:笔记本用户尤其要注意这个,确保CPU和显卡能全力输出。台式机虽然影响小点,但我也顺手改了。
- 更新显卡驱动:这个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有奇效,但保持最新的稳定版驱动总归是好的,有时候新驱动会对老游戏有那么点优化。我当时就去显卡官网找了最新的驱动装上了。
最终的成果与感受
经过这么一番捣鼓,我那台老伙计总算是能比较流畅地运行《质量效应3》了。大部分场景能稳定在四五十帧,复杂战斗场景偶尔掉到三十多,但整体玩下来已经不影响我的沉浸感了。说白了,这游戏优化还行,不是特别吃硬件,只要你别强求所有特效全开最高。
我发现,对于《质量效应3》这种有些年头的游戏,主要还是看显卡。CPU的话,有个双核四线程的,主频别太低,基本就够用了。内存嘛当年2GB是最低,4GB能玩爽,现在大家电脑基本都8GB起步了,更是绰绰有余。
现在要是想重温,比如那个《质量效应:传奇版》,那对配置的要求就比原版高一些了,官方推荐都提到i5 3570或者AMD FX-8350,内存8GB,显卡GTX 770或R9 280X了。不过咱们今天聊的是原版《质量效应3》,它还是比较亲民的。
玩《质量效应3》原版,没必要追求极致硬件。根据自己电脑的实际情况,在画面设置里做点取舍,关掉一些不必要的后台,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个画质和流畅度的平衡点。我这实践下来,就是这么个经验,希望能帮到想怀旧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