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教程 正文

minip2p有哪些过人之处?用过的人都说这些优点很赞。

最近,我就瞎琢磨这个minip2p,想搞个小玩意儿。也不是说要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项目,主要是家里那几个设备,传个东西老费劲了,一会儿U盘一会儿微信的,麻烦。我就想着,能不能搞个小型的点对点,设备之间直接连,不走那些云七云八的。

了些资料,看了看P2P的基本原理。想着不就是节点之间直接通信嘛听起来不复杂。什么去中心化,节点可扩展性强,这些优点都挺吸引我的。我当时的目标特简单,就是让我的旧手机能跟我现在用的平板之间,或者跟我的笔记本电脑之间,能直接传个照片、发个短消息啥的,别依赖网络运营商或者特定的APP服务器。

minip2p有哪些过人之处?用过的人都说这些优点很赞。

然后就动手了。先是了个简单的场景,比如两台电脑或者手机在同一个WIFI下面。这最简单,IP地址也好找。我试着写了点代码,让一个设备作为“监听方”,另一个设备主动去“连接”。刚开始,在局域网里,还真连上了!能发个“你好”过去,那边也能收到,当时还挺兴奋的。

接着我就想,能不能再进一步,比如搞个简单的文件传输。这个就麻烦一些了,得考虑文件分块、校验、重传这些。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捣鼓这些细节。有时候一个字节传错了,整个文件就打不开,调试起来那叫一个头疼。但慢慢地,小文件也能成功传过去了。

minip2p有哪些过人之处?用过的人都说这些优点很赞。

后来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挺骨感。这个“mini”说起来轻松,真要做得稳定好用,坑可不少。比如网络发现这块儿,就花了不少时间。怎么让一个设备知道网络里还有另一个设备等着跟它“勾搭”?我过广播,也过用个大家都知道的中间地址做个简单的“介绍人”,但又不想搞得太中心化,毕竟是P2P嘛

再就是跨网络的问题。如果设备不在同一个局域网里,那麻烦就大了。什么NAT穿透,防火墙,这些东西以前只是听说过,真要自己去实现,才发现里面的道道儿太多了。我尝试了一些开源的库,想简化这个过程,但配置起来也挺复杂的。有时候好不容易打通了,结果换个网络环境,又不行了。

说起来,我为啥对这玩意儿这么上心?

前几年,我参与过一个稍微大点的项目,也是跟设备互联相关的。当时那个系统搞得特别复杂,各种服务器、各种协议栈,什么双向语音对讲,远程控制,功能倒是挺多。但维护起来那叫一个头大,团队里人也多,沟通成本巨高。开个会,光是协调不同模块的负责人就得半天。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查来查去,发现是好几个环节都可能出岔子。

项目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黄了。我就一直在想,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把事情搞复杂了?是不是可以从最简单的搞起,功能少点没关系,关键是直接、稳定。所以才有了这个minip2p的想法,想验证一下,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能不能搭一个最最基础的点对点通信。就当是给自己练手,也回顾一下网络编程的一些基本功。

目前,我这个minip2p也就是个玩具水平。在家里局域网里,让两三个设备,比如我的MINI IPAD和手机,互相发发消息,传个小图片还行,算是勉强能用。我把它叫做“迷你P2P”,就是因为它功能简单,规模也小,谈不上什么“即插即用”那么高级。

真要拿到复杂网络环境下去用,或者追求什么稳定的双向语音、高清视频传输,那还得下大力气,甚至可能要借助一些成熟的P2P框架才行。折腾的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至少把P2P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节点发现、NAT穿透的难点,算是亲手摸了一遍,也算没白忙活。以后再看到类似的技术,心里也能更有数一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