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吃瓜”,现在是越来越费劲了。以前随便上个网,总能瞅见点新鲜事儿,劲爆消息。可满屏幕都是些有的没的,要么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儿,要么就是一眼假的玩意儿,看得人脑壳疼。想吃口新鲜热乎的“瓜”,比登天还难。
我以前是怎么瞎折腾的
刚开始那会儿,我也是个没头苍蝇,到处乱撞。主要的几个路子:
第一招,刷大网站。啥门户新闻,娱乐频道,挨个看。结果?不是通稿就是广告,真有点啥事儿,等他们报出来,黄花菜都凉了,而且那话说的,滴水不漏,跟没说一样。
第二招,钻各种论坛。想着人多嘴杂,总能有点小道消息?还真是“杂”,说啥的都有。吹牛不上税的,编故事赛神仙的,还有吵架骂街的,真正有用的信息,得拿显微镜找,累死个人。
第三招,就是那些所谓的“爆料站”。打着“黑料”、“猛料”的旗号,点进去一看,不是让你下这个就是要你注册那个,要么就是些不知道猴年马月的旧闻,翻来覆去地炒。点进去几次,感觉自己智商都快被清零了。
那段时间,真是没少浪费时间,每天感觉跟在垃圾堆里淘宝似的,淘到的还基本都是“假货”,别提多憋屈了。
后来算是摸着点门道了
也是机缘巧合。有一次跟几个老哥们儿喝酒,聊起这事儿,其中一个也算是“瓜田”里的老手了,他听我抱怨完,就嘿嘿一笑,说我那是没找对地方,也没用对法子。
他没直接给我指哪个具体的“坑”,就是点拨了几句。他说,这好“瓜”跟好酒一样,得自己慢慢品,慢慢寻,不能图快,更不能瞎起哄。
我听了之后,就琢磨开了。是,以前太急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啥也没捞着。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调整我“吃瓜”的姿势了。
我现在是怎么“科学吃瓜”的
那些大路货的平台,我基本就当个参考,看看大方向得了。真想挖点深东西,指望不上。他们更新是快,但“料”太稀,水份太大。
我开始留意一些不起眼的小圈子。有些是不太出名的小论坛,人不多,但说话都挺实在,没那么多虚头巴脑的。还有些是特定兴趣爱好聚起来的群,有时候里头的人,因为职业或者人脉关系,能接触到一些外人不知道的事儿。这种群不好进,很多都是熟人拉熟人,得慢慢混脸熟。
再一个,就是学会“交叉验证”。一个“瓜”出来,别急着信。看看有没有其他独立的消息源也在说类似的事。如果好几个不相干的地方,都传出类似的风声,那这事儿的可能性就高多了。这就跟拼图一样,东一块西一块,拼起来才是个完整的画面。
还有,就是培养点“瓜感”。这玩意儿说不清道不明,有点像直觉。看多了各种真真假假的料,慢慢地就能嗅出点味道来。哪些是纯粹博眼球的,哪些可能真有点影儿,心里能大概有个谱。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放平。吃瓜嘛图个乐子,了解点世间百态。别太较真,也别被带节奏。有些“瓜”吃着吃着就馊了,有些“瓜”看着不起眼,结果是个巨无霸。保持耐心,慢慢看戏。
比如说,之前有个事儿闹得挺大,主流说法都是一边倒。但我泡的几个小群里,就有些零零星星不一样的声音,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一开始我也半信半疑,就放那儿没管。结果过了些日子,风向慢慢就变了,证实那几个小群里的说法才是靠谱的。那时候就感觉,这功夫没白费!
所以说,这“吃瓜”也是个技术活儿,得有耐心,有方法,还得有点运气。我这套路子,不敢说百分百灵验,但至少比以前瞎撞的时候,吃到的“保熟瓜”要多得多了。分享出来,大家就当听个乐呵,别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