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得空,想跟各位聊聊我捣鼓“bitcome”,也就是那个叫比特彗星的下载工具那点事儿。这玩意儿我用了有些年头了,算是个老伙计了,一路用下来,坑也踩过,甜头也尝过,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最初怎么接触到的
记得那是好些年前了,那时候网络带宽还没现在这么给力,下个大点的文件,比如一些学习资料、电影啥的,用普通下载工具老是断断续续,急死个人。有时候一个大文件下到百分之九十多,突然就没速度了,或者直接报错,那感觉,别提多憋屈了。
后来听朋友提起,说有种叫BT下载的玩意儿,人越多下载越快,还不容易断。他就给我推荐了比特彗星,说这玩意儿用的人多,稳当。我当时也是将信将疑,寻思着死马当活马医,就去摸索着找来试试。
上手安装与初体验
我这人动手能力还行,摸索着就找到了比特彗星的安装包。下载下来,一步步安装,过程倒也挺顺利,没啥捆绑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这点挺好的。装好之后,打开界面,瞅着还挺专业的,各种按钮和信息栏,一开始有点懵,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怎么用。先是找到了怎么添加任务,就是把那些后缀是.torrent的种子文件拖进去,或者复制那些一长串的磁力链接。第一次成功添加一个热门的资源,看着那个速度“嗖嗖”往上涨,比我之前用过的那些下载工具快多了,心里那个美滋滋。
我还发现它有个挺好的功能,就是可以预览下载内容。比如一个压缩包里有很多文件,我可以只勾选我需要的那几个,不用把整个大包都拖下来,省了不少时间和硬盘空间。这点对我来说特别实用。
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折腾
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用的时候,也遇到过下载速度慢得像蜗牛一样的情况。后来慢慢琢磨,才搞明白一些门道:
- 端口设置:有时候是路由器或者防火墙把端口给堵了,影响了连接效率。我就去查资料,学着在路由器里搞什么端口映射,或者在比特彗星里设置UPnP自动配置。折腾了几次,好像速度是稳定一些了。
- Tracker服务器:这玩意儿好像挺重要的,是连接其他下载用户用的。有时候默认的Tracker不行,或者太少了,我就得到处找一些公共的、有效的Tracker服务器地址,手动添加到任务里。添加对了,速度能有明显提升。
- 用户数量:用BT下载,“种子”的健康度很重要,也就是提供下载源的人(做种的)和正在下载的人(用户)多不多。要是下个冷门资源,没几个人做种,那速度自然就上不去,只能干等着。
- 硬盘缓存:后来版本更新,注意到它有个磁盘缓存的设置。说是可以减少对硬盘的频繁读写,保护硬盘。我就把缓存设置得大了一些,感觉心理上踏实点,毕竟硬盘坏了数据就麻烦了。
还有就是“做种”这个概念。以前下载完了就关掉,后来才知道,下载完成后保持比特彗星运行,可以让别人从我这里下载,也就是“做种”,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嘛虽然有时候会占用点上传带宽,但想着能帮到别人,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用到现在的一些感受
这么多年用下来,比特彗星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皮实耐用。虽然界面可能没现在一些新出的下载工具那么花里胡哨,但功能是实打实的。多任务下载、选择文件下载、限速、定时任务这些基本功能都有,而且运行也比较稳定。
它不仅仅支持BT下载,有时候一些HTTP或者FTP的链接,我也直接扔给它下,也都能应付。算是个比较全面的下载帮手了。
现在网络环境也好了,很多资源直接用网盘或者其他方式也很快捷。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需要P2P分享的文件,我还是习惯性地会打开比特彗星。它就像个老朋友,虽然不常联系,但需要的时候总能顶上来。
从一开始的摸索,到后来的熟练使用,再到解决各种小问题,比特彗星这玩意儿算是陪我度过了不少下载时光。如果你也经常需要下载大文件,或者对P2P下载感兴趣,不妨也试试看,自己动手折腾一下,还是挺有乐趣的。好了,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希望能给大伙儿一点小小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