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朋友圈看到不少人都在讨论《流浪地球二》,突然就好奇这片子到底卖了多少票钱。本来以为查个票房很简单,结果一上手才知道坑这么多。
一开始跟无头苍蝇似的乱撞
我先打开了手机上的售票App,结果每个平台显示的数据都不一样。猫眼上写着30多亿,淘票票上才28亿出头,豆瓣页面更离谱,直接不显示具体数字,底下评论区还吵成一团。我寻思着官方肯定有数据?跑去国家电影局官网翻半天,全是政策文件,票房统计栏点进去只有个空荡荡的表格模板。
急得我脑门冒汗,突然想起之前加过的影院经理微信群。在群里吼了一嗓子:“哥几个谁手头有流浪地球二数据?”结果一个在县城影院工作的老同学私聊我,丢来张截图:“咱家影院系统里累计42亿左右,可这破系统上个月刚崩过,鬼知道准不准!”
自己动手当起数据裁缝
实在没招了,我干脆把电脑浏览器开十个标签页:猫眼、淘票票、灯塔专业版、微信电影、微博热搜榜、豆瓣小组、知乎讨论贴全铺开。左手按计算器,右手疯狂截图,把宣发期新闻稿里吹过的“上映三天破十亿”、春节档战报说的“单片占比35%”这些碎片信息全扒拉出来。
- 第一周票房:头三天确实猛,每天三亿往上蹦,到第七天加起来18亿左右
- 偷票房疑云:贴有人晒票根,同场次座位图显示卖光了,可系统显示只卖了六成
- 票价争议:IMAX场被黄牛炒到288一张,老家县城普通场才卖39块
熬到凌晨三点,眼冒金星地对着Excel拉折线图。结果发现春节后两周票房跟过山车似的,初八单日掉到五千万,元宵节又突然蹦回一亿二。
算出来的数字吓自己一跳
把能找到的数据全怼进表格,刨掉退票率和幽灵场次那些水分,敲计算器敲出来个40.3亿上下。关键这钱赚得贼拧巴——制作成本少说20亿,但光抖音推广就烧了快两亿;特效被吹上天,可三四线城市观众压根不买账,我二舅看了直嘀咕:“机器人在天上打架有啥看头?”
更逗的是昨天碰到个发行公司的熟人,他说真实数据连他们自己都糊涂。有的影院为偷票房搞阴阳系统,平台为了KPI数据注水,院线报给总局的数字可能都掺着沙子。合着折腾一整天,我跟菜市场大妈砍价似的跟各种假数字斗智斗勇,自己缝出来的数据说不定比官方的还真点儿。
现在看那帮吹票房破纪录的通稿就想笑。费这牛劲才搞明白:票房这玩意儿,就跟火锅店门口排队的托似的,看着红火热闹,掀开锅底全是烂菜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