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开始的意外探索
昨晚熬夜追《康熙王朝》,看到陈廷敬出场那段突然走神了。这人名字听着耳生,戏份也不多,但每次说话康熙都点头。我顺手抄起手机就搜,结果吓一跳——这老头居然当了53年官,从顺治干到康熙!今天啥也没干,蹲书房专门啃他的料。
资料坑里爬出来的过程
刚开始真被资料砸蒙了。翻《清史稿》那会儿差点放弃,满屏文言文看得眼睛发花。跑去旧书摊淘了本《陈廷敬传》,封皮都卷边了。最坑的是网上信息乱七八糟,有人说他是大贪官,有人说是清官楷模。气得我泡了壶浓茶,直接对照着康熙朝奏折汇编硬啃。
整理治国干货的笨办法
折腾到下午三点,烟灰缸堆满了才摸出门道。干脆把A4纸裁成小卡片:黄色写经济政策,蓝色写吏治手段,粉色写民生措施。手机定个25分钟闹钟,强迫自己每轮只专注一类。发现这老头上任户部尚书时干过件狠事——把全国铜钱流通图画在屏风上,天天盯着琢磨,活脱脱清朝版数据可视化!
理出三条硬核方略:- 钱袋子功夫:搞出"铜六铅四"的铸钱配方,街头假币贩子直接失业
- 官场显微镜:发明"密折单"制度,让地方官互相揭老底
- 救灾流水线:在山西试点"义仓联动",灾民领粮只要按手印
书房里的时空错位感
整理完卡片天都黑了。最震撼的不是他的政策多高明,是发现康熙朝九成以上的经济改革折子都是这老头写的!更绝的是查到他73岁请辞时,康熙在奏折上批了句"卿是极齐全的老臣",转头就把折子塞回给他继续干活。啃着冷掉的馒头突然笑出声——合着当代打工人吐槽的"领导不让退休",三百年前宰相也逃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