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群里看到有家长讨论教娃识字的方法,我就来劲了。自家闺女四岁半,认字这事儿折腾小半年了,卡片闪认、App打卡都试过,娃不是撕卡片就是玩平板走神,搞得我头大。上周刷到个"兔子识字"的帖子,标题写着"4点优势",半信半疑就照着试了七天。
一、材料准备差点劝退我
家里连张白纸都找不到,翻箱倒柜搜出闺女画剩的半包彩色卡纸,剪刀还是生锈的。按攻略剪了二十张方片,马克笔描字时手抖得跟帕金森似的,"月"字歪成了一条胖蚯蚓。闺女倒是积极,蹲旁边把我剪废的纸片全贴满了亮片贴纸。
二、第一次玩就露馅了
当晚把"兔""萝""卜"三个字卡铺地上,刚掏出塑料胡萝卜当道具,闺女一把抢过胡萝卜啃起来。硬着头皮举着"兔"字卡学蹦跳,结果娃笑得打嗝:"爸爸像胖青蛙!"得,第一天彻底垮掉。
三、熬夜改方案发现玄机
凌晨翻着教程拍大腿——人家用布偶兔子!第二天偷了闺女床头的玩偶,把"跳"字卡粘在兔脚上。这回刚拎着兔子跳两下,闺女突然指着卡片喊:"兔兔在蹦!"趁机塞给她"跳"字卡,她居然攥着满屋跑。以前用识字App,她手指头光顾着戳动画里的蝴蝶,字压根没过脑子。
四、四天对比出真章
坚持到第四天突然开窍:这法子胜在不硬来!以前用的招数全在逼娃"学",而兔子识字是让娃"玩着玩着顺手记住"。
- 场景活像过家家——"帮兔兔找蘑菇"时把"蘑""菇"卡藏沙发缝,闺女撅着屁股挖卡片的劲头,比对着识字App跟读认真十倍。
- 字跟东西长一起——把"碗"字贴在她的小饭碗上,开饭前非得摸着字才肯吃。之前用闪卡教"碗"字,她第二天就问:"这方块能装汤吗?"
- 全家变成戏精——演大灰狼追兔子时举着"跑"字卡,娃举着"跳"字卡蹦上床。要是用识字书?翻三页她就溜去玩积木了。
- 错得特别欢乐——她把"萝卜"念成"兔卜",全家笑得东倒西歪,她反而更起劲地举卡片满屋喊"兔卜"。搁以前读错就瘪嘴甩卡片。
昨晚更神:她抱着兔子玩偶,突然把"吃"字卡拍我脸上:"喂兔兔!"没拼音没跟读,纯粹玩出来的条件反射。回头翻识字App的周报,七天学八个字忘五个;玩兔子七天,十五个字卡她能对照实物蒙对十一个,虽然"茄"和"加"还分不清。
现在看着一地狼藉的彩色纸片和粘着饭粒的字卡,突然明白为啥闺女这回没半途而废——识字对她来说终于不是任务,而是喂兔子、躲大灰狼这些破游戏里的顺手事儿。老祖宗说"寓教于乐"真不是瞎扯,就是废爹妈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