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条讲湖南地名的短视频,突然好奇这地方古时候叫啥名。我这刨根问底的毛病又犯了,干脆搬出积灰的旧书堆开始折腾。
翻箱倒柜找线索
先把书房角落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拽出来,厚得能当砖头使。哗翻到战国时期那几页,眼珠子差点贴纸上——黔中郡三个字跳出来了!书页边角还印着泛黄的笔记:“楚地核心区”,敢情这称呼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转头扒拉书架顶层的县志合集,抖下一层灰。在《长沙府志》里撞见段记载:“潭州,隋唐时称之”,赶紧抓过笔记本记下。写一半钢笔没水了,气得我甩了满手墨点子。
网络挖出冷知识
书里线索太少,又开电脑全网乱搜。地方志网站弹出来条消息:南宋有个短命的荆湖南路。这名字拗口得跟绕口令似的,顺手截图存进文件夹。翻着翻着发现更冷门的——元朝衙门文书里管这儿叫湖广行省,当时还包着湖北广西大片地!
查得正起劲,弹窗广告突然跳出来卖古钱币。刚要骂街,突然盯住广告图里的“宝庆元宝”……等等!宝庆府?这不邵阳古称吗!连忙打开收藏的地方民俗网站,确认这是宋朝到民国沿用的老地名。
菜场偶遇活历史
今早买菜时跟卖豆腐的老爷子搭话,顺嘴问:“您知道咱湖南最早叫啥不?”老头放下豆腐刀直乐:“湘州嘛我太爷那辈老话里还提!”好家伙,街坊里藏着行走的地方志!
整理笔记时越想越有意思:
- 战国那会儿叫黔中郡听着像黑土地
- 潭州这名字多水灵
- 元朝湖广行省管得是真宽
- 现在邵阳人提宝庆还倍儿自豪
合上本子才觉着胳膊酸——敢情折腾两天查资料,真知识是菜市场听来的。老爷子切着豆腐补了句:“这些老地名,跟腊肉似的越嚼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