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书架,翻出十几年前打印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材料,突然好奇这玩意儿现在到底咋样了。抓了把瓜子坐电脑前,直接敲进搜索框"TPP最新进展",结果蹦出来的全是缩写解析——合着这词儿早被网友忘干净了。
翻箱倒柜查资料
翻抽屉找出2015年旧笔记本,当年用红笔划的重点都褪色了。那时候铺天盖地说TPP要掐中国脖子,吓得我连着熬三宿研究条款。现在重新看笔记,发现当时记了条关键:美国在草案里塞了个"毒丸条款",专门防着中国半路加入。
百姓最该懂的四个点
摊开揉碎了看,老百姓重点盯住四件事就行:
- 买菜贵不贵:当初最怕东南亚免税农产品冲垮本地菜农,现在越南火龙果该进来照样进
- 工资涨不涨:协定制裁条款差点让长三角代工厂集体熄火,不过越南工人这两年也学会罢工讨薪了
- 看病难不难:专利保护延期原本要让抗癌药贵上天,结果印度仿制药把欧美药厂治得没脾气
- 出门方不方便:跨境旅游服务条款卡着中国旅行社脖子,结果疫情三年直接掀了桌子
官网查证遇尴尬
特地点开TPP官网查现行成员国,加载五分钟愣是没刷出来。换手机热点再试,网页显示"本组织已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好家伙,改名换姓这招比咱们街道办事处还熟练。
楼下大爷神补刀
抱着笔记本下楼取快递,被居委会陈大爷逮个正着。"研究啥国际大事?"老头眯眼瞅见我屏幕,"这不那什么P嘛昨儿新闻还说加拿大在协定里卡咱们汽车零件!"吓得我赶紧翻手机——大爷记串了,那是美墨加协定的事儿。
意外发现新出路
晚上刷招聘网站泄愤,突然弹窗广告推跨境物流岗。要求第一条赫然写着"熟悉CPTPP原产地规则"。把十年前整理的关税表翻出来扫描存档,第二天简历就扔进某海运公司邮箱。隔周面试时部门总监直拍大腿:"现在年轻人连WTO咋运作都说不清,您这老古董反倒成香饽饽了!"
回家路上拐进菜场,越南青芒促销牌底下压着"支持国货"的褪色标语。称了两斤回家蘸辣椒面,突然觉得当年熬夜查条款的自己特傻——管他什么P,老百姓的冰箱装得满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