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厨房煎鸡蛋,我大侄子攥着半拉苹果突然问我:“叔,老师让背杜牧那啥《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啥意思?是说女老板不懂事吗?”我噗嗤乐了,铲子差点掉锅里,这孩子咋整的,商女还能扯到女企业家上头去?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给他彻底整明白,顺便整理整理发网上。
第一步:翻家底查老黄历
我抹了抹手,翻出压箱底的《全唐诗》,还掏了本老版《中国文学史》垫桌角。查杜牧这诗啥时候写的?晚唐!那可太有说头了——黄巢起义闹得正凶,长安早让人踹了几回,藩镇割据跟军阀混战似的。杜牧这人,表面上在说秦淮河卖唱的歌女,实际上骂的是那帮装聋作哑的达官显贵!“隔江犹唱后庭花”——好家伙,国都要亡了,这帮人搁秦淮河对岸搂着歌女听《玉树后庭花》!这曲子是陈后主亡国前搞的靡靡之音,简直是往杜牧肺管子上戳。
第二步:找历史证人
怕孩子不明白这“商女”身份,我又翻了些杂书佐证。唐代教坊分“宫伎”“官伎”“家伎”,但秦淮河上那些歌女,说白了就是职业卖唱的“私伎”。老书里写她们“转徙江湖”,说得难听点,今天在这唱,明天在哪儿吃上饭都不知道,真指望她们懂啥家国大义?杜牧骂的就不是她们!这锅让苦命女人背了一千多年,真是冤死。
第三步:实战教学翻车现场
正好周末我搁社区学堂帮忙,就拿来当教材了。我先装模作样问:“同学们,你们说‘商女’是不是该骂?”底下七嘴八舌:“活该!”“没良心!”结果我啪地把《唐代乐籍制度考》那几页资料投影一放——场面直接冷掉。穿蓝卫衣那小子挠头:“合着她们连户口都没有?那不跟街上流浪歌手似的?”坐后排的女生撇嘴:“我要是饭都吃不饱,谁管你皇帝老儿姓李姓黄?刷短视频不比听亡国曲香?”
得,这下全跑偏了!我赶紧往回拽:“关键不是歌女懂不懂,是点歌掏钱的那帮大爷!”立马有学生接茬:“懂了!就像现在公司都快倒闭了,领导还天天KTV点《好日子》!”哄堂大笑里总算有人摸着门道了。
撞上铁板了
本来以为挺成功,结果放学就挨了闷棍——俩家长追到办公室投诉:“我孩子回来直问家里是不是要破产!这么阴间的诗教啥教?都新时代了还亡国恨,负能量爆棚!”把我给气的,当场就怼回去:“诗里醉生梦死的货色,放今天就是连夜卷款跑路的老板!教孩子擦亮眼躲坑,不比灌鸡汤强?”
更绝的是,第三天社区领导找我喝茶,原以为要挨批,结果人家边斟茶边说:“昨天家长告到教育局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完犊子!结果他憋着笑补刀:“局里直接让他们多读点历史书,还给那家长单位打电话,说工作时间别老骚扰老师。你猜怎么着?那家长就是开洗浴中心的,最近被人举报消防问题,怕孩子学诗悟出点啥呗!”
回家把这事写进博客,边敲键盘边乐——杜牧要是在世,估计得把新诗题目改成《老板不知破产恨,会所犹唱好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