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教程 正文

古人上班打卡叫什么?揭秘古代上班方式!

今儿个起个大早翻文献,突然琢磨起个事儿:咱现代人上班指纹打卡刷人脸,老祖宗们咋整?拍脑门决定搞明白这个!

瞎编乱造的开头

上礼拜陪媳妇追剧,瞅见个大臣天没亮就哆嗦着在宫门口等开门。弹幕都在刷“惨还是打工人惨”,我大腿一拍:对呀!古人总得有个上班登记的法子?总不能全凭领导记性谁迟到谁旷工全靠脑补?这事儿越想越挠心,非整明白不可!

翻书翻到眼发花

家里书柜吃灰的《中国职官制度史》直接拽出来,蹲地上哗哗翻。结果刚看两页就傻了:满篇“卯时”“申时”看得头晕,时辰跟现在几点钟对不上号!赶紧翻箱倒柜找出本老黄历,拿铅笔在扉页写换算表:卯时=早上5-7点,得,比咱996狠多了!

接着查“点卯”俩字儿,豁然开朗!这词儿最早出在元杂剧里,衙门每天卯时清点人头。明朝更绝:

古人上班打卡叫什么?揭秘古代上班方式!

  • 京官上班叫“入朝听点”,宫门口有本“门籍”——这就是考勤花名册!
  • 谁缺勤直接画黑圈,跟老师点名册似的
  • 更狠的是“失朝”三次,等着扣工资您嘞!

现场找证据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上周特意跑郊区古县衙遗址。青石板门槛快磨穿了,向导老农指着仪门边角:“瞧见没?当年搁铜漏壶的地儿!”原来古人靠水钟+日晷看时辰,差役盯着影子喊点卯,比咱们钉钉打卡还原始!

碑林博物馆更绝。明朝县衙《吏律碑》上刻着:“无故不至者,一笞,三不至者加杖”!翻译成人话:迟到一次打屁股板子,旷工三次拖出去打大棍!看得我屁股一紧,赶紧给手机闹钟多加了个提醒。

摸鱼族自古有之

最乐的是查宋朝笔记,《梦溪笔谈》里吐槽:好些小官把名字提前写在门籍上应付检查,人根本就没来!这不就是古代版“代打卡”嘛《万历野获编》更逗:有人专门钻“朝堂免点”制度的空子,借着给领导送文件溜出去办私事,跟现在上班偷摸取快递一个德行!

折腾半个月总算搞明白:老祖宗这套考勤,核心就俩字儿——“人治”。上司盯梢、手画考勤、藤条伺候,全凭肉眼和记性。咱现在被打卡机折磨得骂娘的时候想想,至少不用挨板子不是?(虽然扣钱也肉疼)

下回挤地铁迟到被扣钱,心里默念:好歹比古人少顿板子,忍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