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着刷短视频,突然冒出满屏都在晒手抄上林赋的帖子,文案还都配着"抄完必脱单""一字值千金"之类的玄话。我心想这不就是汉代司马相如那篇老长的赋吗?怎么突然变网红了?
第一步:全网翻梗的源头
先在几个社交平台搜关键词,发现最早是有人把抄写过程拍成延时视频,背景音乐配上国风曲子,点赞直接破万。翻到最原始那条评论区,终于破案——有网友说"上林赋难抄字又多,愿意为你抄的人肯定超有耐心",结果演变成"抄完能遇见真爱"的梗。
第二步:亲自试水开抄
翻出吃灰的钢笔和信纸,专门挑了段最绕口的"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开写。刚抄五行就发现:这玩意儿根本不是正常人能写完的!笔画复杂的"巃""嵸"俩字写得手腕发酸,半张纸才铺开开头十句话。
- 钢笔漏墨染糊了"潺湲"的"潺"字
- "穹石"的"穹"结构差点写散架
- 手机提示音响了八次都没敢停笔
抄到"深林巨木"那句时,胳膊已经麻得跟不是自己的一样。
第三步:被迫领悟玄机
瘫在椅子上看才写满两页的信纸,突然反应过来:网友压根不在乎你能不能抄完!那些点赞几十万的视频要么只拍墨渍斑斑的手,要么展示故意写歪的某个字。大家要的是"愿意花时间做件麻烦事"的态度。拍桌边咖啡杯配半成品纸笔的构图,都比老实抄完全篇更获赞。
摆拍发帖实测
把染墨的信纸斜铺在木桌上,旁边搁支开盖的钢笔,调个暖滤镜拍局部。文案写"抄到'崴嵬'手已废,懂的人自然懂",根本没提还剩九成没写。刚发出去十分钟,立刻蹦出三条评论:"姐妹坚持住!""墨渍里都是真爱!"——得,破案了。
现在那篇残缺的《上林赋》还在书房吃灰。不过想通这层倒是挺乐:当代人用最难的方式证明耐心,用最快的速度追求仪式感,说到底跟司马相如当年写给汉武帝的赋,早就是两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