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晚上瘫在沙发刷手机,突然瞅见《少林寺之乱世英雄》的预告片噼里啪打得贼热闹,心里头痒痒的。顺手翻了下影评,好家伙,说啥的都有,有夸上天的有骂骂咧咧的,看得我更迷糊了。干脆一拍大腿,这票钱就当喂了好奇心,明儿就去看!
起了个大早抢票也闹心
大清早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就抓起手机戳开买票软件。家附近那影院下午场,中间好位置全被小红点占了,边角旮旯倒是空着一大片。我心里骂了句“坑爹”,手指头划拉半天,才勉强锁定了后排稍微靠中间点的两个座,票价还不便宜!跟媳妇儿磨叽半天,她才嘟囔着同意一起去“受罪”。
蹲守开场前的“情报战”
啃着爆米花等开场,闲得慌又掏出手机点开豆瓣、猫眼来回扒拉。眼尖儿瞅见几条差评说“跟老版《少林寺》比就是渣渣”,心里咯噔一下,暗想完了完了,这六十多块怕是要打水漂了。旁边小年轻也在跟对象嘀咕:“听说打戏是挺真的?” 更挠心了。
灯光一暗,银幕亮起!
片子一开始就是个小破庙,嗖嗖几箭射进来,搞得人心慌。然后就是一堆人跟土匪似地烧杀抢掠,尘土飞扬,兵器碰撞声“铛铛”响,一股冷飕飕的乱世味儿直接灌进脑子里。得劲!这片子开场根本没磨叽,唰唰两下就把人拽进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了。
五大看点,挨个在我眼皮底下蹦跶
- 真拳头,真骨头:老和尚教徒弟打拳那几场,拳拳到肉的声音听得我牙酸!尤其是张三(对,主角后来就叫这名儿)被揍得鼻青脸肿,腿上绑着根大木头棍子还死撑着蹲马步,汗珠子噼里啪往下砸,疼得我那膝盖都跟着抽抽了。演员是真豁出去了,替身都不好使这么演。
- 配角不抢戏,但扎心窝子:那个整天抱着旱烟袋、絮絮叨叨的老和尚,我以为就是个背景板。结果土匪放火烧庙,眼看火苗子就要把他那点破经书吞了,这老家伙嘴里念着阿弥陀佛,一头就扎进火堆里去抢他那命根子经书。就那么一下子,眼眶发酸!这种小人物突然的固执,比主角光环还戳人。
- 笑是笑了,但没掉链子:中间有一段儿,张三偷学武功被师兄追着满院子跑,摔了个狗啃泥不说,怀里还滚出几个没啃完的烤红薯。师兄叉腰站他跟前,他一边认怂一边还偷偷摸摸想藏红薯,逗得整个影院都喷了。这种倒霉催的搞笑法,放在这苦巴巴的故事里一点儿不觉得扯,反而贼接地气。
- 光膀子打架,背景都是土坷垃:好几场重头打戏,背景就是普通黄泥巴墙、木头桩子、荒草甸子。特别是张三跟大师兄半夜练功较劲那场,两人身上就一条麻布裤子,月光底下看得清清楚楚,汗水顺着肌肉沟壑往下流,每一块肉都在抖。没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光污染,就是原始、生猛的力量感,爽得我一拍大腿,爆米花都差点洒了。
- 节奏快,但事儿都拎得清:从破庙被烧,到主角一路被撵着跑,再被另一波人捡了去练功复仇,主线就一条道往前冲。张三为啥恨?那帮人为啥坏?练功为啥这么玩命?故事简单,但该说明白的都摆那儿了,看得轻松,不用烧CPU。
看完回家路上还在咂摸味儿
片尾曲响起来,灯一亮,感觉像被人从练功房里推出来似的。我揉揉眼睛问媳妇儿:“咋样?”她搓了搓手心(刚吓得一直捏着)说:“打是真挺累的…但,不亏?” 我嘿嘿一笑,心里头那杆秤也落了地:值了!这六十多块钱没白掏!
总结一下值不值:它肯定不是啥绝世神作,也别指望跟情怀经典硬掰手腕儿。但就冲演员光着膀子在泥地里真打实摔、配角一闪而过的烟火气、还有那种糙了唧但贼拉带劲的叙事节奏,绝对值回那碗被涨价的面钱和下午的泡脚时光。看完觉得自己骨头缝都松快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