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教程 正文

望闻问切谁发明的?中医必学技能竟传承两千年

昨天翻家里旧医书的时候,突然瞅见“望闻问切”四个大字,脑子里立马蹦出个问号:这法子到底谁琢磨出来的?今儿个一早就跟魔怔似的,非得把这事儿整明白不可。

第一步:先翻烂手头资料

把我爷传下来的那本破得快散架的《中医基础理论》拽出来,抖落半天灰。又翻箱倒柜找出三年前买的《中医诊断学》,两本砖头书啪地拍桌上。边啃包子边哗翻目录,眼珠子快瞪出来了才在第七章角落里瞄到一行小字:“四诊法首载于《难经》”。

关键发现:
  • 那本比秦始皇年纪还大的《难经》第六十一回白纸黑字写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直接拿这套法子看病开方
  • 更绝的是战国扁鹊救虢国太子那会儿,史书记载他“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全用上了

第二步:当场拿自己做实验

书里说得玄乎,我撸起袖子就开始实操。举着小镜子扒拉眼皮看舌苔,好家伙舌边一圈牙印跟锯齿似的;捏着鼻子闻自己口气,早饭的韭菜味直冲脑门;摸着手腕数心跳,半分钟愣是数出三种不同动静。

  • 望诊翻车:照镜子半小时得出“面色发黄”的结果邻居来借醋,张嘴就说:“哟,关公再世您这脸红的!”
  • 闻诊社死:硬拽着媳妇闻我打嗝,被一脚踹下沙发:“韭菜盒子味用得着闻?”

第三步:拉朋友当小白鼠

下午发小王胖子来送粽子,刚进门就被我按在饭厅椅子上。掏出手机秒表功能装模作样开始问诊:“夜里几点醒?”“做梦踩空井盖儿?”,手指头在他手腕上瞎划拉,摸到的全是肥肉褶子。

望闻问切谁发明的?中医必学技能竟传承两千年

爆笑问答实录:
  • 我:“最近拉屎什么色儿?”
  • 胖子:“您这粽子喂得...现在满肚子绿豌豆沙!”
  • 我:“说正经的,心跳快不快?”
  • 胖子:“您手指头按着我痒痒肉!”

查典籍对答案

送走骂骂咧咧的胖子,瘫在电脑前查《黄帝内经》。灵枢篇第29卷明明白白写着:“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敢情两千年前的老祖宗连皮肤厚薄都要看!接着搜到宋代《三因方》里详细到变态的问诊清单——连祖上三代得没得过痔疮都要问清楚。

突然想起《史记》记载的扁鹊行医场景,这老头儿简直是人形CT机:在齐国瞄了眼蔡桓公就断定“病在腠理”,把脉能摸出赵简子昏睡五天是“血脉治也”,活脱脱古代人肉诊断仪!

折腾到傍晚终于整明白了:

  • 望闻问切真不是某个人拍脑门想的,从战国扁鹊到东汉张仲景,几十代郎中跟接力赛似的攒经验
  • 操作门槛比想象中还高,光是把脉就得摸出浮、沉、迟、数二十多种脉象
  • 现代科技反而印证古人智慧,舌苔颜色对应消化功能,脉象变化能预警心脏病

临睡前把诊断笔记拍给学中医的表弟,三分钟后收到六十秒语音轰炸:“哥你摸的是王胖子手背静脉!正经把脉得找桡骨茎突内侧!”得,明天还得接着祸害胖子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