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溜达路过公园角儿,瞅见俩大爷撂地演相声,观众搁底下起哄:“这算群口吗?”给我问懵了。回家赶紧翻书查资料,今儿个就把实践过程跟大伙儿唠明白。
试水三人搭伙
头晌午拽着楼下王叔和李婶开练。按传统路子,逗哏的王叔站中间使活儿,捧哏的李婶站右边搭腔,我挤左边当腻缝儿的。刚排《金刚腿》开头,王叔甩包袱:“我这腿比电线杆子粗!”李婶接:“吹牛腿折了!”我紧赶慢赶补刀:“您二位这腿能凑个劈叉舞!”仨人互相递话儿跟传球似的,还真转起来了。
硬整两人充数
下午李婶接孙子去了,我跟王叔不死心。试了段《论捧逗》,王叔刚开口“我徒弟能耐大了”,我立马跳脚换到捧哏位接茬儿:“就那愣头青?”转头又蹿回逗哏位自夸:“昨儿单手举起公交车!”话没说完自己噎住了——左手当逗哏比划举车,右手当捧哏捂脸喊嚯,观众没乐我先顺拐了。
抓耳挠腮翻老视频,发现关键点:
- 人物得打架:仨人各代表一立场,互掐才有戏
- 捧哏要当栓马桩:得有人稳住节奏,俩人全耍疯就散架
- 腻缝儿是润滑油:谁话掉地上赶紧捡起来
- 走位不能窜稀:左右换位超三次,观众准眼晕
发现救命稻草
正发愁,曲协张大爷微信甩来段视频。天津俩老艺人演《酒令》,逗哏的忽左忽右自说自话,捧哏的原地翻白眼捧哏,嘴里还配音:“左边这位说…右边那位嚷…” !好家伙!用人格分裂式演法硬凑出第三人!可演员下场直捶腰:“比搬砖还累,演三分钟汗透大褂!”
折腾一整天算是整明白了:正经群口仨人是铁门槛,俩人玩儿命也能整,但得把捧哏掰成八瓣用。临走王叔还嘟囔:“早说!白瞎我半斤高碎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