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来琢磨这个事儿
昨天刷手机时,看到群里有人在吵吵:望闻问切到底是哪个大神整出来的?有人说是扁鹊,有人又说中医老祖宗都搞不清。我一看就头大,这不是耽误人嘛干脆自己动手查查,省得大家瞎猜。
先掏出手机,点开搜索引擎,输入“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几个大字。结果跳出一堆五花八门的内容。什么营销号文章、短视频解说,有的说得天花乱坠,有的直接把锅甩给现代人。我挠挠头,心想:这不靠谱,得找个权威点的。
翻箱倒柜找答案
立马跑去书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泛黄的旧书,翻开一看是古代医书选读。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儿,看得我眼晕。我又点开几个正经学术平台,一条条刷过去。结果发现,大部分资料都指向一个老熟人——扁鹊。书上写着他就是那位中医开山祖师爷,最早把这套方法整成系统。
可我不放心,接着往下刨。翻到历史记载,扁鹊活蹦乱跳的时候,大概在春秋战国那会儿。他给人看病时,先盯着看脸色(就是望),再凑近听听呼吸声、闻闻身上味儿(那是闻),然后噼里啪问一大堆问题(问),把把脉摸摸手感(切)。这过程说得挺溜,我拍大腿一乐:原来这么简单!
理清头绪一分钟搞定
蹲在地上又琢磨了两分钟,总算把碎片拼凑清楚。扁鹊不是发明这套,而是第一个把它打包成标准流程推广开来的。为啥权威解读就这么点事儿?因为古代没有网络传播嘛全靠口耳相传。
- 望:先看病人表情和身体变化,像脸上发黄发暗的,可能就是肝出问题。
- 闻:凑近听咳嗽声、呼吸声或闻体味,比如病人喘气带臭味,可能是肠胃不
- 问:连珠炮似的提问,问问发烧没、头疼不疼啥的,能挖出更多线索。
- 切:上手把脉或摸摸肚子,从脉搏跳动强弱猜出心脏状态。
整完这些,我往椅子上一瘫:嗨,这不就一分钟顶事嘛谁再问起,我就一句话怼回去:扁鹊大哥整出来的老法子,简单粗暴又好用。以后遇到中医争论,我也不瞎掺和了,拍拍胸脯分享出去就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