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礼记》突然看到“百年曰期颐”这句,直接给我整懵了——这跟平时听的“人瑞”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较真劲儿上来就刹不住车了,连夜把书房折腾得跟废品回收站似的。
从知乎到知网的连环翻车
抄起手机先冲知乎搜“古代百岁称呼”,结果越看越晕乎。有人说期颐指百岁整,有人说人瑞是统称,还有个高赞回答信誓旦旦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百岁期颐”是顺口溜编的。气得我反手点开知网,刚输入“期颐”就弹出来三十多篇论文,摘要里居然写着“唐代文献未见此称”!好家伙,昨天刚在《全唐诗》里见过白居易写“期颐已过半”,这帮学者查资料用脚趾头查的?
搬古籍砸自己脚现场
吭哧吭哧把《礼记注疏》拖出来,翻到《曲礼篇》那段直接傻眼:“百年曰期,颐”。标点符号都没打全!后来发现汉代郑玄的注解里藏着宝:“期犹要也,颐养也”。老头意思是人活到百岁就等着别人端茶喂饭了。等翻到明代《涌幢小品》更搞笑,作者朱国桢写着:“人寿百年,分三截——七十曰稀,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岁曰人瑞”。得,连期颐提都不提!
- 汉唐时期:期颐=要人伺候的百岁老人
- 宋明清:人瑞=官方认证祥瑞活化石
- 现代词典:俩词揉揉全塞百岁定义里
给民俗教授打电话差点被拉黑
实在没辙了,偷摸托朋友问某大学民俗教授。电话刚接通就听见对面哗搓麻将声,硬着头皮问:“老师您看这人瑞和期颐...”话没说完对面就笑场了:“你们这些博主,非给古人造标准答案!古时候县志写人瑞要县令盖章申报,期颐是文人间拽文用的,老百姓谁管这个?”
教授说着突然提高嗓门:“哎别碰我二条!...那谁,你记住咯,古书里七十叫‘稀’不是‘希’,错别字抄了几百年!还人瑞期颐打架?分明是火锅店和米其林都管吃饭的地儿!”说完嘟嘟嘟忙音了,留我跟个傻子似的举着手机。
电脑文档里躺着的两行总结
凌晨两点瞪着满桌资料发呆,在文档里敲出来这么两行:
期颐是文人圈黑话,人瑞是官府KPI指标
现代人吵哪个更正统,相当于争论冰激凌该用勺吃还是筷子夹——古人棺材板都要笑裂了!
合上电脑瘫在椅子上,突然想起去年给外婆做九十大寿,贺词里写了句“恭贺人瑞”,老太太当场怼我:“瑞什么瑞!赶紧把你二姨熬的中药端过来!”得,白折腾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