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那篇《周朝时人们用什么洗澡专家教你轻松了解古代洗澡法》,我就坐不住了。心想着,古人洗澡没香皂没水龙头,得是个啥滋味?必须自己捣鼓试试,要不然真睡不踏实。
起头我啥也不懂,就翻箱倒柜找资料。家里翻旧书堆,找到了本破旧的《中国古代生活》,里面提了一嘴“周朝人用草木灰和皂角洗身子”。我心说这不靠谱?灰咋能洗澡?可书上白纸黑字写着,我就硬着头皮研究。
查完了资料,我跑去问了个老历史迷——这家伙自称专家,平时在小摊上侃大山。他直截了当地说:“小子,你要学周朝澡法,得整点古代的东西。”然后他掰着手指头教我:先准备草木灰(烧树枝的灰)、皂角(就树上那黑不溜秋的果子)、再加个大木桶。我当时一听就懵了,搞灰容易,但皂角?满大街转悠半天,在小菜市场角落里逮到卖野生植物的,花了十块大洋才弄到手。
动手实践那会儿,我分成几步走:
- 第一步:把草木灰和皂角放锅里煮,兑点水弄成糊糊,闻着又臭又酸,差点呛吐了。
- 第二步:倒进木桶里,扒拉点热水进去,水温得控制暖和些,不能太烫也不能冷嗖嗖的。
- 第三步:自己脱衣服跳进去,搓身子——灰糊糊粘在皮上,跟沙子似的磨人,脏兮兮的。
搓了半天,水泡黑了,我又想:“这洗得干净吗?”结果一照镜子,皮干巴巴的但摸上去滑溜不少!不过洗完后全身黏嗒嗒,得再冲一遍清水,要不然跟涂煤灰没区别。

全弄完了,坐那儿感慨:周朝人真能折腾,这点破事费劲巴拉,还不如现代淋浴痛快。这法子学起来简单,自己一捣鼓就搞定,就是下次再也不想尝那灰糊糊味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