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热点,一头雾水
昨晚刷朋友圈,突然看到好几条状态都在刷“孟美岐456”,还有人配上那种哭笑不得的表情。我当时就懵了,啥玩意儿?456?这跟孟美岐有啥关系?难道是啥新歌密码,还是啥神秘梗?一股子求知欲蹭蹭往上冒,不行,得整明白!
开始动手搜,越搜越迷糊
手机直接打开浏览器,噼里啪把“孟美岐 456”几个字敲进去。结果蹦出来一堆标题党新闻,点进去看,内容要么就是重复标题,要么就是一堆网友的猜测评论,看得人脑瓜子嗡嗡响。
- 评论A说:456?谐音“发我咯”?啥意思?
- 评论B说:乐谱,do re mi fa so la xi,456就是fa so la?
- 评论C更直接:指路聊天记录,你懂的...
看得我更懵了,感觉像是大家集体在打哑谜。特别是那个指向聊天记录的,透着股八卦味儿,但又没个实锤,挠心挠肺的。
不甘心,挖更深点
就有点轴,特别烦这种说话说一半的。接着往上翻记录,死磕时间线。终于,在某个犄角旮旯的贴讨论帖里,看到有人提起这个梗的来源,好像是跟一段网络聊天截图有关。
我顺着这个线索继续摸,想看看截图内容到底是源头在哪。但大部分相关信息都清理得特别快,或者发出来秒没。只抓到只言片语,什么“聊天软件”、“时间点”、“特定语境下的代号”这种模糊描述。
挖到这一步,我已经有点烦了。感觉这就是个圈内小范围的梗,可能带点私人性质,也可能就是特定场合下网友的脑补密码,在网络上被短暂地玩了一下谐音梗,根本不存在什么官方说法或者专家共识的深度含义解析。
想放弃又手贱
本来想着算了,这不明不白的热点,蹭也蹭不到点子上。可手它不听使唤!又点进微博,想看看有没有新进展。好家伙,搜“孟美岐456”,出来的实时广场直接变成粉黑大战现场:
- 一方喊“别造谣”“侵犯隐私”;
- 另一方刷“敢做敢当”“暗示啥都懂”;
- 中间还夹杂一堆“哈哈哈哈哈”“玩梗无罪”的乐子人。
吵得那个激烈,就跟这事有多天大的意义似的。
实践吃瓜不成,反惹郁闷
这一圈实践下来,我算是服了。最初的好奇心被拖得疲惫不堪。所谓“深度剖析”就是个噱头,核心就是一小段疑似私聊内容(真假未知)引发的数字谐音联想,在特定人群和传播路径中发酵了一下。专家分析?不存在的,全是网友自嗨或自媒体看图说话。
说说我自己,为啥我对“查无此人”这种字眼儿特别敏感?这事儿压心里有几年了。
2021年初,家里老人脑溢血,我连夜开车回老家,在医院签病危通知、跑手续、陪护,前前后后耽误了快两个月的班。忙得脚不沾地,就跟公司人事打了声招呼,发了几张医院证明照片过去。
等安顿好老人,联系工作上的事,才发现工作邮箱登不上去。打电话问人事,对方声音躲躲闪闪,问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你是我们公司的吗?系统里查不到你的名字!”
我当时就傻了。工作群一看,全退了。用同事微信小号想问问啥情况,刚发了句“在吗”,就看见一个红色的感叹号。再打平时关系不错的几个同事电话,不是占线就是接通后支支吾吾说“打错了”。
工资更是直接停了,问财务就说流程冻结,查无此人。那一阵正是要用钱的时候,医药费加上家里几个大头的开销,存款瞬间见底,要不是家里亲戚凑了一波帮衬,差点连饭都吃不上。
后来还是有个以前项目对接过的客户私下跟我说,公司偷偷换了合同主体,把部分老员工的关系“清零”了,省补偿金。等我折腾明白怎么回事儿,该被踢的群也踢了,该删除的联系方式也都删了,彻底成了局外人。
所以那天在网上搜“孟美岐456”,看到网友讨论啥“聊天记录”、“系统查不到”这些字眼,心里那根刺就被狠狠戳了一下。搞不明白的热搜可以不追,但那种“被消失”的憋屈感和愤怒,经历过一次,真是记一辈子。那破公司后来听说还专门发了规定,要求“清理冗员效率最大化”,呵,可真够有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