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半夜刷朋友圈,看见大学室友转了一首歌,配文“这旋律绝了”。我点开一听,嚯,这调调跟我闺女平板里放的儿歌似的,真tm邪门。顺手转发给几个老哥们儿,结果60后亲爹回我“吵得脑仁疼”,95后表弟秒回“爷青回”,这下我较上劲了——到底有没有通杀老中青的歌?
在家搞了个土实验
大清早蹲厕所的时候,我把那首被转疯了的歌设成单曲循环。五岁闺女吃着早饭突然拍桌子:“爸爸关掉!耳朵痛!” 转头看见老婆倚着厨房门翻白眼:“这玩意儿能听?” 得,首战宣告扑街。
翻箱倒柜找出十年前刻的CD,逮着全家人当小白鼠:
- 闺女专场:放《孤勇者》前奏刚响她就开始扭,放到第三遍直接蹦上沙发喊“再来一遍!”
- 老婆考验:切到周杰伦《七里香》前五个音符出来,她擦桌子的手明显顿住,扭头嘀咕“初高中全在歌词本抄这个”
- 老爹暴击:《让我们荡起双桨》刚唱到“小船儿推开波浪”,老爷子突然跟着哼起来,哼完自己都愣住:“这调咋还记得?”
杀进线下验证场
揣着蓝牙音箱跑到小区广场蹲点。穿校服的中学生经过《逆战》时脚步明显加快,放TFboys时俩姑娘突然同步跟唱,声音大得吓我一跳。
转战老年活动中心更绝:邓丽君《甜蜜蜜》前奏像开关似的,原本搓麻将的大爷大妈集体抬头。最绝的是穿太极服的老爷子,手机突然响起《上海滩》“浪奔浪流”高潮片段,周围三桌人全跟着哼。
晚上约90后同事撸串,手机偷偷连烧烤店音响。放到《普通disco》时正嗦生蚝的95后妹子突然拍桌:“这歌我初中天天循环!” 隔壁桌戴耳钉的小哥直接跟着节奏抖腿。
挖出个宝藏神曲
翻评论翻到眼酸时,突然看见条2012年的留言:“带三岁侄子听完,他非说比小猪佩奇好听”。我心说扯淡,结果试了首冷门老歌——
前奏吉他声刚淌出来,打游戏的95后表弟摘了半边耳机:“这鼓点有点东西?” 切到副歌突然拔高的那段,闺女居然放下橡皮泥抬头问:“爸爸这是什么歌呀?” 最绝的是发给退休语文老师姑妈,十分钟后收到60秒语音:“这歌让我想起当知青时隔壁村放的唱片...”
连夜做了个粗暴统计:
- 测试15个10后小朋友,11个主动要再听
- 20个70-80后长辈群里,14人表示“莫名熟悉”
- 30个90-00后同事,23人追问歌名
今早顶着黑眼圈看数据都乐了:这歌tmd跟年龄防火墙似的,愣是能让三岁娃和广场舞大妈在同一个鼓点里晃脑袋。回头再听室友转的那首歌,突然get到为啥有人觉得神有人嫌吵——前奏乐器堆得太满像打仗,主歌副歌转调跟过山车似的,年轻人听着刺激,长辈听着纯纯受刑!
现在我算明白了:真正通杀的歌得像煮烂的东坡肉,旋律是肥瘦刚好的五花肉,简单重复的节奏当冰糖,再拿岁月这把慢火煨上几十年。等肉香飘进不同年代的灶台,这才算炼成了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