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奇想翻闲书
昨儿半夜刷手机看见月饼广告,突然想起以前学生问过:"唐朝人吃月饼放不放假?"当时随口糊弄过去了。今早泡茶时越想越心虚,干脆把书架那本《唐代社会生活史》薅下来,打算拍两页资料应付差事。
资料打架让人懵
翻到节气习俗章节,书里说唐朝中秋节"百官宴饮、市井通宵游乐",但假期俩字提都没提。正发愁,突然瞟见角落堆着去年淘的《中华节庆志》,结果这书更绝——开头就说"玄宗朝正式设中秋三日假",还标了个天宝二年的年份。
这下彻底懵圈了:
- 同是学术书怎么互殴起来了?
- 要是真放假三天,白居易写《中秋月》为啥抱怨"归时每日斜"?
- 杜牧《中秋日》那句"更待银河彻底清"明摆着熬夜加班!
钻进故纸堆挖细节
翻箱倒柜扒出三本笔记比对:发现唐朝公务员原本就有旬休制度,每十天休一天。碰巧贞观年间中秋节流行起来后,官员们经常把旬休挪到八月十五前后凑长假,慢慢成了潜规则。
更劲爆的是在《唐会要》里扒到条记载:某年中秋正好卡在旬休日,皇帝特意下诏补了一天假。这不就相当于现代调休嘛难怪老百姓编段子说:"十五月亮十六圆,官家放假最会圆。"
意外挖出冷知识
最让我拍大腿的是这个:
- 宋朝中秋只放1天
- 元朝直接取消
- 明朝更狠,朱元璋说"中秋宴饮劳民伤财"全禁了
- 直到2008年才恢复成法定假日
傍晚跟历史系老友视频唠这事,他笑话我:"唐朝休假制度像月饼馅儿——薛仁贵那种边关大将可能没假,长安西市卖胡饼的波斯商倒能连嗨三天"。得,白忙活半天,历史真相永远像掰开的月饼——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是五仁还是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