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攻略 正文

鸣沙山名字由来真相大公开(探秘沙声起因传说)

昨天刷视频又看见鸣沙山的沙子在唱歌,评论区一堆人说什么天神发怒、敦煌冤魂在哭嚎,看得我直翻白眼。这都2024年了还信这些个?干脆收拾行李直接杀到甘肃,自己挖个明白!

一、先得搞点靠谱情报

下了飞机直奔敦煌研究院,逮着个研究员小哥就唠。人家拿激光笔“啪”地点在投影上:“沙声成因?老外写过158种假说!”说着甩给我一本发黄的论文集,全是英文看得我脑壳疼。划重点记了三条:
沙子要够干(湿度超0.1%就哑火)、坡度得在30-35度(我拿量角器比划半天)、砂子90%得是石英(这玩意摩擦起来最响)。

鸣沙山名字由来真相大公开(探秘沙声起因传说)

  • 扛回来三袋沙:敦煌本地的、宁夏沙坡头的、淘宝9.9包邮的厦门海沙
  • 湿度计塞背包侧兜
  • 翻出闺女玩的塑料量角器

二、沙漠现场开整!

下午两点太阳最毒的时候冲进鸣沙山,沙子烫得能煎鸡蛋。先抓把本地沙攥手里,好家伙干得掉渣。蹲在沙坡顶朝下猛踹一脚——“呜~~~” 跟老火车鸣笛似的!湿度计怼沙子里一量:0.05%,怪不得叫得欢。

转场到淘宝买的厦门海沙坡,卯足劲往下滑...屁声没有!抓把沙子细看,颗粒又圆又小,石英含量少得可怜,这玩意儿摩擦起来跟搓面团似的。

鸣沙山名字由来真相大公开(探秘沙声起因传说)

三、神话粉碎时刻

最绝的是宁夏沙坡头这袋。坡度调到35度刚滑下去两米,突然“轰隆!” 一阵闷雷声从脚底炸开,吓得我差点滚下山。抓把沙放显微镜下看,石英颗粒棱角分明跟小刀片似的,互相刮蹭就像指甲刮黑板——难怪古人说是雷公发怒!

蹲在沙丘上啃哈密瓜的时候突然想通:哪有什么神仙妖怪,全是石英砂在集体蹦迪!干燥天它们摩擦得嗷嗷叫,下雨就蔫巴,坡度不对立马哑火。古代人不懂这些物理原理,听见轰隆声可不就编出打仗冤魂的故事嘛

鸣沙山名字由来真相大公开(探秘沙声起因传说)

回酒店冲澡还倒出半斤沙,但听着拖鞋底下咯吱咯吱的摩擦声,突然乐了——这比神仙打架的传说带劲多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