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攻略 正文

收紧队形对腾讯有啥影响?(内部变化大起底速看!)

发现苗头:茶水间突然安静了

说真的,腾讯收紧队形这事儿,最早真不是看新闻知道的。是年后那会儿,我路过老部门办公区想找人唠嗑,好几排位置空了!跟被扫荡过似的。以前这时候,那帮卷王早就回来噼里啪敲键盘、扯着嗓子开会了。我赶紧微信问相熟的老张,结果对话框弹出来个红色感叹号——得,人走了!连个招呼都没打。

我这心里一咯噔,不对劲。以前公司整大活儿,总有点小道消息漏风。这回安静得吓人。我就琢磨开了,得亲自扒拉扒拉内部消息。

收紧队形对腾讯有啥影响?(内部变化大起底速看!)

开扒过程:盯死那些不起眼的变化

先蹲公司的会议系统。好家伙,以前“战略共创会”、“赛道创新脑暴”这类花里胡哨的名字少了一半!取而代之是各种“降本增效对齐会”、“资源聚焦复盘会”,名字就透着一股子狠劲儿。

紧接着看组织树。我老部门的兄弟部门,直接被揉揉塞进隔壁大部门了,原先老大的汇报线嗖一下跳了好几级。好几个孵化期的小项目,文档中心直接锁权限了,问就是“方向调整”。

收紧队形对腾讯有啥影响?(内部变化大起底速看!)

最明显的是干活儿流程变了:

  • 报销慢了:以前周三提交周五到账,现在硬拖到下下周,财务邮件抄送一堆“审批复核人”,整得跟审犯人似的。
  • 流程变多了:连改个PPT配色都要填个“设计规范偏移申请表”,盖三个电子章!买个测试机?预算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
  • 协作工具“冷”了
  • :以前内部社区帖子刷刷地冒,讨论新技术、吐槽产品的。全是正儿八经的“XX通知”和“合规检查提醒”,评论区安静如鸡。

那段时间,我连去楼下咖啡店都竖着耳朵听。真听见俩小哥压着嗓子抱怨:“我们组砍掉一半人,活没少,剩下的天天肝到后半夜……”“谁说不是,昨天刚开个会,上面直接说‘不赚钱的以后别张嘴要资源’,妈呀,我手头那个用户体验优化的方案直接凉凉。”

收紧队形对腾讯有啥影响?(内部变化大起底速看!)

看清脉络:不是砍,是往死里攥!

扒拉多了,规律就出来了:

  1. 钱袋子收得死紧:新项目想拿钱?门儿都没有!除非直接能算清楚赚多少、啥时候赚。老项目?看“投入产出比”(这词儿现在满天飞),不达标的,砍!合并!毫不留情。
  2. 队伍硬往里并:好几个方向类似的团队,直接合成一个“超级组”。老大换人,底下小组长位置少了,不少人要么认栽当大头兵,要么拿包走人。
  3. 话语权大变天:以前业务部门嗷嗷两句,技术还能顶顶。“技术驱动业务”的调门低了,销售、商业化部门的嗓门贼大。产品经理改需求?行,先拿出明确的“收入预期报告”,不然技术组都不接活儿了。

最关键是压力传导方式变了。以前是“兄弟们目标完成,年底吃肉”;现在隔三岔五收到不同级别的“成本核算简报”、“资源效能排名”,白纸黑字告诉你和你兄弟部门花了多少钱、产出几何,排名垫底的字体还标红。这气氛,啧啧。

体会肉疼,骨头也疼

这么一轮折腾下来,短期看肉疼:效率确实被流程拖慢了,人心也慌慌。

但深层骨头也疼:

  • 创新直接躺平:试错空间归零了!没人敢想新东西,都想紧抱老板们目前唯一认的那几个“核心挣钱业务”大腿,生怕跑偏。
  • 甩锅大战升级:以前分锅好歹算自家事。现在部门合并、责任边界模糊,出问题互相推诿更厉害了——“这个之前是B组的活,现在并进来了,他们没交接清楚!”成了高频甩锅语录。
  • 干活变得巨累:管理层想一手抓,“纵向穿透”搞得更深了。屁大点决策都要层层上传,等批复下来可能早变味儿了,下面执行的人束手束脚,累得半死还不落

一句话:阵痛不是最糟的,最怕是阵痛完了,大家都习惯缩着脖子、只干那点明面上“安全”的活儿了。长期下去,这么大公司,还怎么“大象转身”?我看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