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上周收拾我奶留下的老樟木箱子,箱底儿哐啷一声,我伸手一掏,好家伙,扯出来张破破烂烂的羊皮纸!灰扑扑的,边角都卷毛了,上面还用黑黢黢的墨水画了些歪七扭八的线,看着跟小孩瞎画的藏宝图似的。家里人嚷嚷着要扔,我心想这破玩意儿埋箱底这么多年,肯定有点讲究,楞是没舍得扔。
第一步:瞅瞅成色
先没急着瞎琢磨。我捏着边儿把它摊在窗边光线下,眯着眼瞅了半天。这纸摸着是有点韧劲儿,不像普通草纸一抠就破。凑近了闻,一股子陈年老木头味儿混着点说不清的土腥气。对着阳光一照,纸上那些乱七八糟的线条底下,好像还影影绰绰透出点别的印子!我心里琢磨,这玩意儿八成真有点年头了,不是现代人搞的假把式。关键得确认它这“残”是咋回事——是虫子啃的?水泡烂的?还是自己脆了?还仔细看了看,就是边上有点自然磨损开裂,没发霉没生虫,这就踏实一半。
第二步:找个明白人掌掌眼
自己瞎琢磨不行!我立马把照片拍了几张高清的,前后左右连带那些脏兮兮的污渍细节都拍全了,微信上戳了我那个玩古籍收藏发小儿李三儿。人家可是正经摸过不少老东西的行家。照片发过去不到十分钟,电话就飚过来了:“你小子哪儿摸出来的?别瞎碰!” 他让我把照片对光拍,重点拍折痕和墨色晕开的地方,砸着嘴说:“东西不假,老羊皮!墨水是烟墨的味儿……看这糟朽劲儿,够喝一壶的了。别自己瞎折腾,按我说的来!”
第三步:轻手轻脚伺候着
得了行家指点,心里有谱了。找家里最干净的桌面,提前擦了三遍!找出一张全新的厚实白纸当“托盘”,轻轻把羊皮纸挪上去。李三儿特意交代,脏了千万别拿湿布擦!更不能用什么酒精湿巾,那等于把它废了。灰尘?就用他说的土办法:找支新开的宽头软毛油画笔,轻轻的、轻轻的在纸面上顺着一个方向“扫”!扫一下,把笔头在干净纸巾上蹭蹭,再去扫下一块。那感觉,真跟侍候祖宗差不多,大气都不敢喘,生怕劲儿大了给扫散了。
第四步:给它找个安稳窝
清理完浮尘,看着干净些了,问题来了:咋保存?总不能老这么摊着?李三儿支的招简单又便宜:买几张大过它一倍的无酸卡纸(文具店就有),中间掏个正好比羊皮纸大那么一小圈的方洞,当“夹心”。把羊皮纸稳稳当当放进这个卡纸“框”里,然后上下再各盖一层整张的无酸卡纸,用特制的无酸纸胶带(也是他给的链接买的),沿着边儿轻轻粘两下固定成个“三明治”。再套进透明、无酸的文件袋里密封整个过程,就一个原则:手轻!轻拿轻放,少碰少摸。
折腾完这一大圈,瞅着被妥善“保护”起来的破羊皮纸,成就感杠杠的。你别说,这么一收拾,再仔细看那上面的线条墨水,还真透着点古朴劲儿。后来李三儿带他师父来看过一次,虽然没看出是啥惊天动地的宝贝,但也确认了是晚清那会儿的东西,可能是地契草图之类的。值钱可能谈不上,但这份历经岁月的“旧”味儿,还有折腾它的这份乐趣,真挺值当。对了,还有件事儿特逗。我隔壁老王看我也搞这“古董”,兴冲冲把他家阁楼翻出的“祖传羊皮纸”也喷了半瓶子红酒,说是“做旧”,差点没把他老婆气晕过去!啧啧,这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