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翻奥运历史资料的时候,突然看到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乒乓球连续两届拿金牌到底有多难?我这人一较真就爱折腾,干脆把历年冠军名单全扒拉出来捋了一遍。
动手查数据
先把国际乒联数据库当筛子用,从1988年乒乓球进奥运会开始,男单女单冠军一个个过。刚开始还挺乐呵,嚯,名单里牛人扎堆:老瓦、刘国梁、张怡宁...名字都闪着金光。但盯着蝉联那一栏看久了,后背突然发凉——整整二十年里,蝉联成功的数字是零蛋。
鼠标都快搓出火星子了,硬是翻到1992年巴塞罗那那块才跳出个新名字:邓亚萍。看她卫冕记录的时候我手里矿泉水瓶差点捏扁了:这姐们儿25岁退役时,光世界冠军就拿了18个,可奥运卫冕那两年照样脱了层皮。
- 【训练日常】她自传里写每天绑着沙袋练步法,鞋底两星期磨穿一双
- 【技术难关】92年决赛前夜发现欧洲选手能接住她反手,连夜改战术
- 【心理战】96年亚特兰大决赛16-20落后,硬是掰回赛点后蹲地上哭
亲身体验暴击
看着数据还不过瘾,中午顶着大太阳跑去球馆找虐。跟省队退下来的老张说:"咱模拟下卫冕压力呗?"这老狐狸阴笑着改了规则:我每局让4分起步,输一球再加1分。结果前两局21-5、21-6打得我脸发烫,第三局直接让到0-15开局,拍子都快攥断了才啃下两分。
瘫在长椅上喘粗气时,老张把毛巾砸我脸上:"现在知道了?全世界盯着你后脑勺研究,瘸腿蛤蟆都能给你琢磨出十八套打法!"这话突然让我想起邓亚萍训练录像里的眼神——跟被猎人围堵的豹子似的。
挖出恐怖细节
晚上扒拉到1996年《体坛周报》的旧报道才更毛骨悚然:亚特兰大奥运会前三个月,国际乒联连夜改球拍胶水规格,邓亚萍备用拍全成废品。她教练凌晨三点冲进器材室,拿着新胶水在自己胳膊上试毒性,起满红疹还嘿嘿笑:"死不了!能用!"
最绝的是她蝉联后某次访谈里的话:"领奖台看着三阶台阶,每阶都摞着几千个打疯了的对手。"我对着屏幕直拍大腿——当初自己拿个市级业余赛奖牌就飘了半年,现在看简直像过家家。
整理完材料都半夜了,关电脑前突然乐出声。你猜怎么着?自打邓亚萍破冰之后,张怡宁、马龙都跟着卫冕成功。说好听了叫传承,说白了全是前面那位拿命蹚出条血路。顺手把训练视频发某音的时候,标题直接敲了句大实话:奥运蝉联的密码?先看看你胳膊够不够格当胶水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