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旧书堆突然想到个问题,古人到底会不会用"呵呵"这种词?说干就干,我立马搬出那台屏幕有印子的老笔记本开始捣鼓。
一、起疑心
早上刷手机看到个贴子,说苏轼写信总爱写"呵呵"。当时我就噗嗤笑出声,这不跟我打游戏嘲讽队友一样吗?可转念又犯嘀咕:别是网友瞎编段子?干脆自己找证据去。
二、查证翻车现场
1. 先翻电子书:
打开《苏轼全集》直接搜"呵呵",好家伙!跳出来二十多处。最经典是《与陈季常书》那段:"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呵呵。"这老顽童写完文章还自带弹幕!
2. 纸质书确认:
怕电子版有错字,特意踮脚从书柜顶层抽出中华书局版《苏轼文集》。灰尘呛得直咳嗽,但翻到108卷时手指突然顿住——黄州书信里明晃晃印着:"取笋蕈菘心相待,甚善!呵呵。"
- 给老朋友鲜于子骏写信:"岁晚苦寒...呵呵"
- 调侃表弟程懿叔:"勿使人谓为强便去也...呵呵"
三、意外收获
查着查着发现更有趣的事:欧阳修给尹师鲁写信也写"理述作甚详,此何足云...呵呵",连标点位置都和苏轼一模一样!感情宋朝文豪圈流行发"呵呵"?
顺手翻李白杜甫全集,干干净净半个"呵"字都没有。王安石的奏折里倒是出现过"呵呵",可那是描写百姓劳作声的"相呵互叹",跟网络语两码事。
四、破案小总结
现在能拍胸脯说:苏轼绝对是"呵呵"鼻祖!他那些带"呵呵"的信,九成都写在被贬黄州之后。穷得自己种地开荒,写信反倒越写越欢脱——种菜收成好要"呵呵",跟朋友讨野菜要"呵呵",睡觉冻醒还要"呵呵"。我猜他写完信摸着山羊胡子偷乐的样子,跟现在中老年人发表情包一个味儿。
查完合上破笔记本,突然觉得屏幕上那道划痕都顺眼多了。要不怎么说苏轼是穿越者?隔着千年手机屏幕,我好像听见他在黄州草屋里"呵呵呵"地冲我笑。
个味儿。查完合上破笔记本,突然觉得屏幕上那道划痕都顺眼多了。要不怎么说苏轼是穿越者?隔着千年手机屏幕,我好像听见他在黄州草屋里"呵呵呵"地冲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