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这端午过得是真带劲!咱也赶了趟时髦,跑去体验了一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射柳和打马球!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这之前,我也以为端午就吃吃粽子看看龙舟,真是孤陋寡闻了。
一、活动咋来的?
话说端午前几天,群里突然炸了锅,都在刷一个本地组织的传统活动宣传图。点开一看,好家伙!又是骑马射箭,又是骑马打球,说是完全复原古书上记载的端午玩法,叫啥射柳和击鞠(也就是打马球)。我一看就来劲了,这不是活历史重现嘛麻溜儿报了名,搓着手等端午。
二、活动前准备
活动当天起了个大早。场地选在市郊一个挺大的跑马场,绿油油的草地,场子中央专门立好了几排齐刷刷的柳枝杆子,顶上一段削白了,跟书上说的“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一模一样!那气氛,立马就上来了。先是工作人员发装备:
- 射柳的:给配了仿古的角弓(短弓,劲儿不小),还有那种没羽毛的平头箭,叫“无羽横簇箭”,射出去声音贼响。
- 打马球的:一人一顶头盔,一根长长的球杖,木头做的,头儿是个弯月形状,这就叫“杖长数尺,其端如偃月”。球是个红彤彤的小球,摸着挺结实。
三、头一场:手忙脚乱的射柳!
活动正式开始,先玩射柳。我这心,扑通扑通的。教练给我们简单讲了规则:骑在马上跑过去,瞄准那根削白的柳枝节,用箭把它射断,要是能在马冲过去的时候接住掉下来的柳枝,那才算高手!只听“咚!咚!咚!”的鼓声响起来,据说是“发鼓以助其气”。这鼓声一响,别说,真有点打鸡血的感觉。轮到我,跨上马,学着前面示范的人,一夹马肚子就冲出去。心里默念着“瞄准,别慌”,可马背颠簸,手也不太听使唤。第一箭,擦着柳枝边飞过去了,毛都没碰到!第二箭,憋足了劲,眼睛死死盯着白杆,“嗖”的一下,真给我射断了!那柳枝“啪嗒”掉地上了!心里刚得意,想弯腰去捡,可马跑得正欢,哪还来得及弯腰?只能眼睁睁看着柳枝躺那了。算了个“次之”。回头看看别人,真有厉害的,射断的同时还能俯身一把捞起来,赢得一片喝彩。不服不行!
四、第二场:马球场上的“混战”!
射柳完事,大伙儿休息会儿就上马球了。教练把我们分成两拨人,一边是红队,一边是蓝队。场地两头还各放了个小门框(球门)。球赛规则挺简单:两队人骑马拿杖,把那红皮小球往对方门框里打就行。别看规则简单,上了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马跑起来颠得屁股发麻,手上拿着那根长棍子,感觉跟长了个不听使唤的第三条胳膊似的!十几匹马在球边上挤作一团,大伙儿都抢着去够那个小红球,球杖叮叮哐哐碰一块儿,声音挺脆生。第一次挥杆,挥空了,差点把自己晃下马,真够糗!第二次终于勉强碰到了球,软软的,也不知道把它拨给谁了。场上真是“连翩击鞠壤”的热闹景象,骑手们呼喝着,马蹄声混着球杖撞击声,一片“混战”。我就跟着乱跑瞎挥,稀里糊涂居然还被我捅进了一个球!虽然多半是蒙的,但进球的瞬间,那感觉别提多爽了!下场时感觉全身骨头都散了架,但脸上止不住笑,累并快乐着。
五、玩儿后感
累瘫在场地边上喝水的时候,看着夕阳照在马场上,摸着身边温顺的小马驹脖子瞎感慨。以前老在书里看到古人端午“驰马射柳”、“击鞠”,玄宗、宣宗那些皇帝都喜欢玩,像什么明代的《宣宗行乐图》里画的就是这些场景。真到自己骑上马,拿着那根偃月杖去追那小小的红球,才咂摸出点老祖宗的智慧——这哪是单纯的玩乐?这射柳练的是眼准手稳身子活,马球更考验人马的默契配合、还有在混乱中保持镇定的本事,全是硬功夫。难怪有说法讲端午在古代也算是“习武节”!比起坐看台远远地瞅着龙舟赛,这种亲身下场、骑马打仗式的玩法,筋骨是累得够呛,但这份带着尘土味、汗味和草香的体验感,那是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流淌千年的端午脉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