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挺热闹的,大家都在讨论设立“汉字节”的事儿,说是要专门整一个节日来推广汉字文化。我看着挺有意思,但总觉得有点悬,寻思着这提议靠谱吗?教育部肯定得管?
我琢磨着这事儿得自己动手探探路
看到那些网友在群里嚷嚷,说什么汉字快被忘了,得整个节日提醒大家。我平时就爱瞎折腾教育话题,写了几年博客了,觉得这事儿挺接地气的。所以我就点开电脑,翻了翻网上各种帖子。发现不少人支持,还建了个微信群,我也手快加了进去。进去一看,里面吵吵嚷嚷的,有人嚷嚷着提案该咋写,有人说政府不会管这小事儿。我寻思光嚷嚷没用,得干点实际的。
我就在家憋了两天,吭哧吭哧写了个建议信。没整复杂的,就说汉字是咱老祖宗的东西,现在年轻人用手机拼音打字多,提笔忘字的不少。建议整个“汉字节”,像过年那样热闹点,大家写写字、搞点活动。写完就觉着缺点跑去社区里找了几个大妈大爷唠嗑,问问他们看法。果然,他们都拍大腿说有个大爷还唠叨他孙子写字像画符。我把这些记在小本本上,塞进建议信里,当了个小附件。
接下来就动手提交建议,等着教育部回音儿
我查了查教育部官网,找到了个“建议反馈”的地方。上传文件时手一抖,差点弄丢附件。捣鼓半天终于搞定了,系统显示提交成功,但只弹了个小窗口说“已收到,会尽快处理”。我心说这得等到啥时候?回来就泡了壶茶,一边刷博客留言一边等。结果网友们急,群消息哗哗响,有人晒截图说政府懒,也有人骂我不该多管闲事。气得我怼了一句:“你们光闹腾有啥用?真想做事的早行动了!”
等了两周多,我没事儿就刷新邮箱,心都快熬成浆糊了。没动静就写写新文章记录过程,把大妈大爷的闲聊也贴出去。博客评论炸锅了,有人夸我热心肠,也有人泼冷水说政府准装傻。我倒是挺淡定,这些年干博主习惯了——好事得坚持,万一火了?中间还接到几个私信问进度,我回回都说:“别急,好事磨人。”
终于等来回应,记录下教育部的说法
昨天下午,邮箱“叮”一声响,我一看标题就跳起来:教育部回复了!点开信,开头就整得挺官方,但内容还行。他们主要说了三条:
- 认可提议的出发点,说汉字文化很重要,值得好好推广。
- 具体方案得慢慢研究,不能瞎整,因为要考虑学校教育和实际安排。
- 呼吁大家多参与类似活动,别光指望一个节日。
我把信复制到博客里,加了几句注释,省得网友瞎猜。底下评论区立刻吵翻了天。有人乐呵呵说:“看,政府没忘”有人气呼呼骂:“敷衍了事,玩虚的。”我挨个回他们,说这事儿有门儿但得一步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反思了一下,这事儿就算暂告段落
复盘整个过程,从起意到回音儿,前后捣鼓了快一个月。教育部没说准设立“汉字节”,但给个说法总比装聋强。下一步我想着不能干等,回头在博客办个线上写汉字活动,喊网友们一起凑热闹。我干博主这么多年,就爱这种接地气的实践——不是图啥结果,而是记录点真实生活。大家看了留言说我像社区大妈啰嗦,哈哈,但咱这糙话糙理,总比空对空强?现在想想,推广汉字的事儿,还真不是政府一个部门说了算,咱普通人也得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