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起了个大早,天还没亮透就爬起来蒸五色糯米饭。这东西讲究,枫叶汁染黑,黄姜水泡黄,红蓝草榨汁搞红的,紫饭叶弄紫的,再混上白糯米,五颜六色泡了一盆。手忙脚乱折腾半天,厨房跟打翻了颜料罐子似的,好歹是把米下了锅,那蒸汽混着草叶香,闻着就舒坦。
直奔城郊那个老歌圩场地。嚯,这人山人海的!满眼都是扎堆的人群,小伙子们包着蓝靛头巾,姑娘们穿着亮闪闪的绣花衣,银饰叮当响,耳朵差点给震聋。空气里全是嗡嗡嗡的说话声、大笑声,还有远处隐隐约约的歌声。

挤进人堆里,正好撞见一群小伙开嗓唱起来。开头那调子悠悠长长,唱的是“游览歌”,什么山坡的青溪边的水,眼睛滴溜溜地扫人群,跟雷达似的在姑娘堆里转悠。唱完了,那边一小群姑娘回了几声,带着点笑音儿。有戏!小伙子们立刻来劲了,扯开嗓子就是“邀请歌”,胆子够大的直接冲相中的姑娘开唱:“哎~那边的阿妹哟,嗓子赛过画眉鸟,敢不敢把歌来对哟?”
唱到这儿我真乐了,看热闹不嫌事大。被点名的姑娘脸一红,旁边小姐妹撺掇着,她清清嗓子就应了。这下你来我往更热闹,唱“见面歌”互通寨名家门,接着是“询问歌”,家里几口人田里几亩地都问上了。旁边围着的人不停地起哄叫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瞅着有对越唱眼睛越亮的,小伙子眼里的火苗都要窜出来了,那姑娘嘴角的笑也藏不住。歌声一转,调子软了柔了,甜得发腻,“爱慕歌”“交情歌”来了!唱到情深意浓时,那姑娘飞快地瞟了眼四周,小手往怀里一掏,嗖一下就把个东西扔了过去!好家伙,红彤彤一个绣球,线头缠着珠子流苏,砸小伙子怀里了。
这绣球可有讲究。早上在市场就听老阿婆唠过,做这玩意儿费老劲。十二瓣布片缝成球,一瓣代表一个月,得绣上当月的花,里面得塞结实实的豆子棉籽。刚那姑娘一看就是赶工出来的,那线脚细的,手得扎不少窟窿眼?小伙子手忙脚乱接住这“爱情大礼包”,脸涨得通红,急吼吼地在身上摸,没准备信物,干脆把手上挺新的毛巾一把塞姑娘手里了。俩人接着唱,那声音腻乎的,啧啧,空气里跟飘着蜜糖似的。

太阳晒到头顶,歌圩散了,嗓子冒烟,肚皮打鼓。找了个树荫坐下,掏出早上蒸的五色糯米饭。没白忙活!红的像宝石,黑的油亮亮,黄的赛金子,紫的漂亮,白的软糯。揪一块塞嘴里,香得直跺脚。
后来在河边看见一帮人跳竹竿舞,俩人蹲地上咔哒咔哒敲竹竿,大伙儿喊号子似的跟着节奏跳进跳出,跳错了就一阵哄笑。旁边还有人拿着扁担哐哐地敲长板凳,动作刚的柔的都有,挺有意思。可惜我这把老骨头,还是看热闹。
回去路上琢磨着,这歌圩真像一场盛大的“歌里姻缘一线牵”。不过心里有点痒痒,寻思自己也缝个绣球试试。翻了针线盒出来,布头剪了十几块,针脚歪歪扭扭跟蚯蚓爬似的。折腾了一个多钟头,豆子倒是塞满了,就是那流苏和珠子死活弄不丑丑的球还搭着个歪歪扭扭的带子。得,这手艺,明年三月三估计都送不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