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瞎琢磨,看短视频刷到一个古人考科举的场景,就突然想起金榜题名这个事。这东西在古诗词里肯定一堆人写过?不同朝代,风格能一样吗?我就觉得挺好玩的,第二天一早决定对比一下。
我先跑去书房翻我那堆破书,从旧箱子里找出几本古诗集。有唐朝的、宋朝的,还有个清朝的旧本子。翻开一看,头都大了,诗太多了,但专门写金榜题名的还真不好找。我就专门挑了几个诗人出来,比如唐朝的孟郊、宋朝的欧阳修,还有清朝的李渔,因为他们都参加过科举。
唐朝诗风
唐朝那个孟郊,我查了他的《登科后》。这诗写得可狂了,“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读起来就觉得这人考上了就疯了一样,直爽得要命。我琢磨着,唐朝诗风就是这样,粗犷豪放,就像喝了酒似的满不在乎,金榜题名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 孟郊的诗:一考中,就想骑着马到处逛,跟放野似的。
- 李白的有些诗也类似:写得意时,感觉人生开了挂。
唐朝风格就跟打个大胜仗一样,简单直接,没那么多弯弯绕。

宋朝诗风
然后我翻到宋朝的欧阳修,他写了首《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感觉完全变了味。“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听着就不一样了,稳重多了,没那么咋咋呼呼。宋朝诗风明显收着了,像是端着个架子在思考人生,金榜题名是个过程,不是终点,写得更细腻讲究。
- 欧阳修这个:写考试场景,都规规矩矩的。
- 王安石的也查了:带点感慨,考上了还有责任。
宋朝,就有点像老干部讲话,正经八百的。
清朝诗风
再翻清朝的诗集,找了个李渔的。他搞戏剧的,写金榜题名诗时,味道更实诚。“一朝题名金榜上,半生辛酸泪两行。” 我一看就觉得有点惨,清朝风格现实多了,啥都往外写,没遮没挡的,跟过日子似的,考中了还惦记苦日子。
- 李渔这个:直接说眼泪了,不带修饰。
- 还有个叫袁枚的:写得像个小故事。
清朝这个,有点土里土气的,没那么花哨。
搞完对比后,我摊开笔记本,把这些都写了下来。手都写酸了。我发现,朝代不同,写诗的感觉真差一大截。唐朝爽快,宋朝稳当,清朝实在。回头想想,整个过程像在考古似的,从翻书到写字,花了我一个下午,但挺有意思,感觉自己像个老学究在玩穿越。以后我再读金榜题名的诗,就知道咋分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