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教程 正文

我国首个非遗节日竟是它!了解端午节的独特文化价值

今儿早上刷新闻,看到端午成了咱中国头一个“世界非遗”的节日,挺有意思。想起家里还有去年剩的粽叶,一拍大腿,干脆自己动手过个“非遗端午”,也整点实在记录。

翻箱倒柜找材料

翻出压在柜子底的干粽叶,硬得跟纸板似的。接了盆凉水泡上,又赶紧跑去楼下超市。糯米、赤豆、五花肉,见样抓了点。卖菜大妈听我说要包粽子,顺手送我两把艾草:“挂着,驱虫!”省事了。

我国首个非遗节日竟是它!了解端午节的独特文化价值

包粽子跟打仗似的

粽叶泡软了还是裂口子,拿剪子修修补补。糯米淘了三遍水还浑,不管了。学着老妈的样儿,两片叶子叠成漏斗,勺糯米垫底,塞块肥瘦相间的肉,再盖层米。手指头笨得不行,不是漏米就是捏不紧,干脆上牙咬棉线捆。煮的时候满屋飘着竹叶香,揭开锅一看,俩小时下来,十个粽子散了四个半,肉都跑汤里了。

挂艾草、缝香囊

把大妈送的艾草用红绳绑了串,挂大门把手上。角落翻出块碎花布头,照着手机里搜的香囊图样,剪了两片三角形。往里塞了点干艾叶、陈皮,味儿冲得直打喷嚏。针线活太糙,缝得歪七扭八,用订书机硬是订上了边角,栓了根红绳挂床头,丑是丑了点,意思到了。

我国首个非遗节日竟是它!了解端午节的独特文化价值

跑去河边看龙舟

下午顶着大太阳跑去护城河边,老远就听见咚咚咚的鼓点。河边人挤人,小孩骑大人脖子上嗷嗷叫。几条瘦长的龙舟在水里窜得飞快,划船的光膀子汉子浑身是水,青筋都爆出来了。岸边有人卖五彩绳,塑料珠子串的,五块钱一根,顺手买来绕手腕上,勒得有点紧。

搞完了才明白点儿味儿

晚上啃着自己包的漏米粽子,咸淡都不匀,但嚼着那带肥油的肉块,突然就懂了为啥说这是刻在骨头里的记忆。翻资料才知道,这节老早是老祖宗祭龙的,后来加了纪念屈原、祛病防疫的讲究。挂艾草驱邪、戴香囊防病、系五彩绳祈福,甚至那漏水的粽子,里头包的都是一辈辈人求平安、盼团圆的心气儿。

折腾这一整天,手也划了口子,粽子也不像样,但实实在在摸到了这根“非遗”的脉。它不是摆在博物馆玻璃柜里的老物件,就是家门口挂的那把艾草,锅里咕嘟的粽子香,河边震得心口疼的鼓声。老话说“接地气”,这东西,真就是得自己动手沾一身“土气”,才尝得出它几千年的厚味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