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聊聊自己探索古代科举考试考场名称的经历,整个过程跟电视剧似的。
突然冒出的念头
上周六在家看古装剧,里面几个书生进考场考试,我突然就拍大腿了,心想古代人考试的地方到底叫什么?这玩意名字总在变,得亲自查查。
我这个人性子急,说干就干。抓起手机直接打开浏览器,输入“科举考场名字”,开始翻结果。一大堆资料蹦出来,看得我眼花。
动手查资料的过程
先点开几个历史网站,从唐朝开始看。发现最早叫“试院”,意思很明显,就是“试试能不能考过的地方”。接着翻到宋朝,名字突然变成了“贡院”,心里咯噔一下,为啥改这么个高大上的称呼?
- 我又翻了几本书,找到个专家解释:贡院意思是“贡献人才给国家的地方”,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
- 到清朝一看,又变回简单的“考场”,名字越来越接地气了。
整个搜索过程我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截图存资料,还拿小本本记了笔记。
发现演变故事的细节
为什么名字变来变去?我专门找了个研究历史的哥们聊。聊完才发现,每个朝代名字变化都是政策的事儿:唐朝讲究实用,叫“试院”合理;宋朝想吸引更多考生,改“贡院”听着就高大上;到了清朝,务实主义回潮,又搞回通俗的“考场”。
这让我想起自己工作中名字折腾的经历:以前在公司里,部门从“项目组”改成“战略发展中心”,改完又变回老名字,内部乱成一锅粥。
实现的感悟
整理完资料,我把记录写到博客里。准备分享时,突然想到几年前自己考职业资格证的事:考场就在城郊一个破学校,热得像蒸笼,考完了成绩还行,但我总觉得地方叫“考场”太土气,没放在心上。
现在看,古代人考场名字背后藏着这么多门道,我那次要是早明白,说不定更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