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山里转悠一天回来累够呛,可算把野路子的遗迹探索门道摸透了。本来想着跟网上的攻略走就行,结果发现全是花架子,还得靠摔跟头换经验。
摔出来的第一条:别傻盯着导航走
早上七点我就兴冲冲打开手机地图往标的点冲,结果窜到地方就一破石头堆,连块完整砖头都找不着。气得我直接关了电子导航,翻出十年前印的旅游手册——手册里画的小路早被野草盖住了,但溪流拐弯那块大岩石还在。顺着岩壁蹭过去,真在藤蔓后面摸着半截石刻!什么GPS定位都比不上老资料靠谱。
第二条:别迷信高大上装备
专门买的金属探测器全程瞎叫唤,还不如随手捡的树枝好使。扒拉落叶堆时金属仪疯狂报警,挖半天挖出个易拉罐。倒是用树枝戳到块松动的石板,一撬开居然是个祭祀坑,铜钱都绿得发黑了。下山前整理工具才发现,最实用的家伙事是:
- 五块钱的劳保手套(被毒藤扎透三回)
- 小学用的塑料量角器(量墙体角度全靠它)
- 赶集买的蛇皮口袋(装残片比专业背包能塞)
第三条:跟虫子当邻居
正午蹲在碑文前拓印,突然被蚂蚁爬了满腿。刚要骂娘,发现它们全往石缝里钻。把青苔刮了拿手电一照,好家伙!缝里藏着一排梵文,蚂蚁窝刚好卡在经文的"卍"字纹中间。这要没它们引路,八辈子也发现不了。
第四条:找遗迹得会"问路"
村里八十多的陈阿婆看我满身泥,塞给我俩烤红薯。闲聊时说她小时候放牛总在西南坡丢鞋,我顺着方向摸过去——哪有什么坡?整个被泥石流埋平了!但趴地上看到酸枣树全往同个方向歪,掏出工兵铲往下挖半米,真凿出个夯土地基!
一条狠招:等天黑
太阳落山前屁都没找着,瘫在石头上啃压缩饼干。月光刚照到山谷,突然发现对面崖壁反光的根本不是石头!摸黑抓着树藤荡过去,手指蹭到片冰凉——整面山崖嵌着琉璃浮雕,白天灰扑扑跟岩石一色,夜里月光一打就泛蓝光!
回来路上摔断两根登山杖,但背回半口袋碎瓷片。那些扯皮推诿的遗迹保护协会找上门说要收走,我直接拎去村小当教具了。真东西放玻璃柜里还不是给专家写论文用?不如让放牛娃摸着陶片问老师:"这缺角的破碗凭啥值钱?"——要的就是这股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