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闲着没事,翻一本破旧的成语书,瞄到“出人头地”这个词。平时老用来说谁谁成功了,但到底最早是夸谁的?这事儿挠心挠肺的,我就琢磨着查个清楚。
动起来查资料
我先是翻自家的书架子,找了好几本成语词典,看了一圈儿,光讲表面意思,没提起源。真让人泄气,我就决定动手硬查。翻出一台旧电脑,点开搜索引擎(别问啥网站,就是乱搜一通)。开始输入“出人头地最初谁被夸”,蹦出一堆杂七杂八的链接,结果大多都是现代例子,根本没谱。
不死心,我扭头跑本地图书馆。管理员大姐看我急吼吼的,随手推荐一本宋代史书。坐那里翻了好半天,眼睛都看花了。找到一小节讲欧阳修的故事,他读到苏轼的文章时,激动得拍桌子。但那书字太小,密密麻麻的,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啃过去。
- 先是看到欧阳修评苏轼文章的段落
- 读到一句“吾当避此人”,我当时还嘀咕“避啥”
- 接着翻到解释,说这是要“出一头地”让苏轼冒尖
弄明白后,我抄笔记回家,还拍了照留着。
真相揭晓
回到家,我对着笔记琢磨。终于搞清:原来这成语出自欧阳修,他直接夸苏轼的。当年苏轼年轻,欧阳修是考官,读到他文章后大发感慨,意思就是“我该让开道儿,让这小子出头!”这句话后来简化成“出人头地”,原先是专夸苏轼的。
这下子彻底解开了谜,心里舒坦多了。学历史挺累,但挖到典故的真料时,就像捡到宝似的。以后跟朋友吹牛也能多说两句,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