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调试页面时候碰到个怪事,进度条死活显示不正常。我顺手在代码里贴了个"进度条"注释,结果被测试组的老外同事逮住问:"哥们儿你这进度条到底算loader还是progress bar?"当场给我整懵了。
踩坑实录
翻出半年前写的项目,好家伙光进度条我就用了三种写法:
- 上传文件时整了个 Loading... 带旋转菊花
- 安装包跑进度写成 Progress: 75%
- 后台导数据干脆写中文 读条中
这混乱程度堪比我的桌面图标排列。赶紧泡了杯浓茶开始查文档,发现这玩意儿还真讲究:
翻译实验记录
- 小圆圈转转的那种
鼠标悬停在按钮上出现的小圆环,英文叫Throbber。但日常大家都直接写Loading spinner,实测放代码里老外秒懂
- 文件上传卡在99%急死人
这种带百分比的长条,文档里都叫Progress bar。测试时发现写成Process bar会被IDE标红线!
- 打游戏时的血条式进度
需要分段完成的场景,比如游戏加载资源,必须用Loader。上周重构时写Progress bar被主程打回来三次,发现是水管工游戏的载入界面用了loader才过关
折腾到凌晨两点终于整明白:小圆圈用Loading,有数字的长条用Progress bar,分阶段加载的用Loader。随手把这仨词写在便利贴粘显示器边框上,今早发现测试组那老外给我贴了张👍🏻的便签。
最搞笑的是中午核对词库时发现,去年从某框架抄的"please wait..."进度提示,在德语系统里直接显示成"Bitte warten...",用户以为中了勒索病毒疯狂截图报警...这翻译的水比我想象的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