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朋友圈刷到几张禾野玫瑰刺身的照片,一堆人吹得天花乱坠,说啥入口即化、玫瑰香味爆棚。我心里一琢磨,这玩意儿听着太玄乎了,难不成又是网红陷阱?赶紧动身,亲自去趟禾野那家店。
选店下单的折腾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去了市区那家新开的日料馆子禾野。店里小得很,座位挤成一团,排队的人多得像蚂蚁搬家。我挤到前台,服务员小哥直接甩过来菜单,我一看价格,一盘禾野玫瑰刺身要198块大洋!心里嘀咕:“这也太贵了,别真跟网友说的一样,就是噱头。”没多想,我啪的一声点了单,外加一碗味增汤。等餐那会儿,跟旁边俩年轻姑娘聊了几句,她们也是奔着这刺身来的,其中一个嘟囔:“网上都说好吃,我看咱得小心别上当。”
开吃后的体验
刺身上桌时,摆盘倒是挺精致,粉红玫瑰花瓣铺在鱼片儿上,看着贼诱人。我筷子一夹,尝了第一口,鱼片嫩得差点没滑喉咙里去。但那玫瑰味儿根本吃不出就是普通的鲜甜味,比老家市场买的刺身强不了多少。边上的姑娘尝了一口,脸就皱成苦瓜了:“啥玩意儿?还玫瑰,就是酱油味太重了。”我接着又叉了两片,换着角度咬,感觉也没啥变化,鱼鲜被佐料盖得死死的。
看她们讨论得火热,我凑过去聊起味道。她们摇头晃脑:
- 小王说:“真心一般!花里胡哨的,还不如街边摊的普通刺身,贵就算了,吃了个寂寞。”
- 小李吐槽:“网上全是托儿?服务员说啥限量供应,我看就是吊胃口,根本没那玫瑰香味。”
我点头附和:“是,这东西就是样子货,尝不出啥惊艳。”回头我又观察店里其他桌,好几拨人吃得一脸困惑。一个老爷子干脆只动了一口,跟服务员抱怨:“这刺身放久了变味?你们赶紧退钱。”
结账总结
埋单时,我掏钱那叫一个肉痛。服务员倒挺客气,问我觉得咋样。我直摆头:“下次肯定不来了,花这钱吃个还不如买菜回家自己做。”出门碰上那两个姑娘,她们也打哈哈:“咱就当花钱买教训。”回家路上,我琢磨这事儿:说白了,禾野玫瑰刺身就是智商税,啥玫瑰精髓都是扯淡。要我说,想吃刺身别听网红瞎掰,老老实实找老字号店,省得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