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三晚上差点给我吓出心脏病,本来进书房给孩子送牛奶,一推门就看见平板屏幕上蹦出来几个穿着比基尼的女角色在那儿扭来扭去。十岁孩子坐那儿看得眼睛发直,当时我头皮都炸了。
第一步:当场给这玩意儿连根拔了
直接把平板抽走锁进抽屉,连吼都顾不上吼。孩子还委屈巴巴说同学都在玩,我压着火问他:"同学吃屎你跟着吃不?"转身就开电脑查后台记录。好家伙,某小游戏平台里藏着的擦边球程序,伪装成"时尚换装小游戏"下载的。先把这玩意儿卸载干净又补了三层防护:应用商店家长锁开了,浏览器青少年模式调到最高级,路由器后台把游戏平台网址全拉黑名单。
第二步:用正经游戏填满空档期
第二天请假带他去公园搞物理隔离。滑板车蹬得满头汗,回家路上趁机打开话匣:"昨天那游戏里穿那么少的大姐姐,搁现实里早被警察带走了。"顺手递给他早就准备好的《星露谷物语》:"试试这个?养鸡种田比看人脱衣服有意思?"周末干脆拉上他表哥联机打《双人成行》,俩孩子抢手柄抢得嗷嗷叫,哪还有空想擦边球。
第三步:把伤疤揭开来消毒
前天晚上特意找了两条新闻当教材。一条是外省初中生给游戏主播打赏掉全家积蓄的,另一条讲游戏公司专门雇心理学博士设计成瘾机制。孩子看得攥拳头:"这不是骗人嘛"我趁机浇桶凉水:"那些穿得少的角色也是专门骗小孩零花钱的陷阱。"他闷头想了半小时,突然跑过来交存钱罐:"爸你帮我买马里奥赛车,这个不骗人。"
补救完第六天,昨晚看他偷偷摸摸写东西,凑近一瞧是给他同学的小纸条:"别玩XX游戏了,我妈说开发者都是变态!"行,这预防针算是打进肌肉记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