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好奇《沙丘》的豆瓣评分到底咋回事儿,网上那些吹上天的影评看得我迷糊。抄起键盘就开始干,想着非把评分秘密扒个底朝天!
第一步:傻乎乎查官方数据
我打开豆瓣电影页面,盯着《沙丘》海报底下那个显眼的8.0分直挠头。手指往下滑想找评分分布图——好家伙!默认只给看个大概,五星到一星的百分比全挤在一小坨图表里,具体数字毛都没写。
第二步:手动数到眼花
心里不服气,点开所有短评列表,准备自己当人肉计数器。一边滚鼠标一边默念“五星+1、四星+1...”数了半小时才搓完两百条,手指头都麻了。一算比例,五星率居然有38%,跟首页显示的评分压根对不上!气得我猛捶桌子:“豆瓣这破算法怕不是暗箱操作?!”
第三步:发现浏览器狠招
瘫在椅子上刷手机时突然搜到个野生教程:原来豆瓣页面按F12打开开发者工具,在Network标签里狂刷新几次页面就能抓到数据包!照着教程哆哆嗦嗦点开带“rating”字眼的文件,里面密密麻麻全是代码。眼睛突然瞟到一行字:"stars":"50,30,15,4,1"——卧槽!这破数字串不就是五星到一星的票数比例吗?!
抄起计算器赶紧算:(5×50 + 4×30 + 3×15 + 2×4 + 1×1) ÷ (50+30+15+4+1) × 2 ≈ 8.0分。跟页面对上了!当时就拍大腿喊出来:“评分高低全看五星率够不够狠!”
整明白了
- 豆瓣评分表面看总分,五星率才是爹
- 像《沙丘》这种五星率冲到50%的怪物,就算有人打一星也拉不下来
- 下次看电影先瞅五星占比,比盯总分靠谱多了
折腾完发现那些吹评分机制的营销号纯属扯淡——哪有什么玄学公式?说白了就是五星多就稳赢!对了,要是看到五星率超过45%的片子,闭眼冲就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