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起直奔菜市场
我拎着布袋子在调料区转悠,发现生抽瓶子上的配料表密密麻麻,光添加剂就七八种。想起上次跟饭馆刘师傅唠嗑,他颠着大勺说:"做菜就讲究个原汁原味。"结果我问他为啥酱卤汤颜色那么亮,老头立马岔开话题去翻锅了。
买齐材料搞实验
翻出三个玻璃罐子准备熬卤汁:
- 第一罐老老实实按古法,老冰糖炒糖色,香料包炖两小时
- 第二罐倒半勺红烧酱油,配料表里焦糖色、苯甲酸钠明晃晃的
- 第三罐最狠,直接撒了把黄原胶,加了点食用色素
煤气灶开小火慢慢咕嘟的时候,第三罐那颜色"噌"地就红得发亮,粘稠度跟勾了芡似的。
找老江湖们探口风
揣着卤汁样品去找批发市场的张胖子。这老油条掀开第三罐盖子就笑:"这玩意我们叫一滴香,炖锅白水都能出高汤味。"他掰着手指头数:黄原胶勾浓汤,呈味核苷酸提鲜,焦糖色素上色,说完还拍拍我肩膀:"可别说是我教的!"
自己煮的才能见真章
回家把三罐卤牛肉捞出来对比:
- 古法炖的肉纤维分明,放凉了表面结层薄薄的油膜
- 添加剂版本凉透了还油亮亮的,筷子戳下去居然有弹性
最绝的是剩的汤底:古法的隔夜就凝成冻,加了黄原胶的放冰箱三天还是粘稠液体。
后厨的秘密终于明白了
难怪老师傅不肯说:古法熬锅酱卤要五小时,科技狠活半小时搞定。那些亮晶晶的酱色,滑溜溜的口感,全是添加剂撑着。朋友家孩子老说吃完卤味嗓子痒,现在可算破案了——苯甲酸钠超标了呗!
现在逛超市都带着老花镜看配料表,遇见"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之类绕道走。昨天看红烧牛肉面广告拍得香,翻到背面的添加剂整整三行,赶紧把购物车里的放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