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攻略 正文

米娅里克特是什么?揭秘它到底好不好用!

今天真得好好跟你们唠唠这个米娅里克特的事儿。前几天刷手机,看别人讨论这玩意儿吹得天花乱坠,什么神奇工具、效率神器啥的,我心说又是个啥新花样?反正周末闲得慌,干脆下载下来,亲自上手摸一摸,看看是不是真像他们说的那么神。

第一步:一头雾水,这玩意到底干啥的?

老实讲,刚打开那个应用商店页面,名字就很迷惑人——“米娅里克特”,听着像个外国名儿。图标设计还挺简洁,但功能介绍写得那叫一个玄乎!什么“重构思维边界”、“信息赋能闭环”、“提升认知纬度”...好家伙,满屏都是这种让人看了打问号的词儿。我是有点懵了,这到底是干嘛用的?做笔记?搞学习?还是啥项目管理工具?反正看描述愣是没整明白它的核心功能是下载量倒是挺高,评论也两极分化,说好用的夸上天,说难用的骂到狗血淋头。行,百闻不如一见,我直接点了个下载,想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用看再说。

米娅里克特是什么?揭秘它到底好不好用!

第二步:稀里糊涂的初体验

安装倒是挺快。点开应用,界面干净是干净,但有点...过于简单了?主屏幕上就一个搜索框,一个大大的“+”号按钮,没了!我当时就有点傻眼,这玩意儿从哪开始用?点那个“+”号,蹦出来几个选项:“节点”、“关系”、“知识体”?又是一套没见过的概念。我寻思这大概是做知识关联的?试着点了个“节点”,在文本框里输入“番茄工作法”,回车。它还真创建了一个叫“番茄工作法”的小卡片,孤零零地躺在屏幕上。

然后?没反应了!我就戳那个“番茄工作法”的小卡片,点了半天,除了能编辑文字,也没看到有啥别的功能按钮冒出来,感觉无从下手。这工具难道就是这样?这也太糙了。

米娅里克特是什么?揭秘它到底好不好用!

第三步:峰回路转,折腾出来点门道

我寻思是不是得弄俩卡片才能看出点我又创建了个新节点叫“专注力”。然后,我开始瞎捣鼓,先选中“番茄工作法”那个节点,再长按或者拖动往“专注力”那个节点上靠。神奇的事儿发生了!它俩中间出现了一条线!点那条线,还让我填个词来描述这个关系!我就填了个“提高”。这下屏幕上就有“番茄工作法” --提高-> “专注力”的连线了。

!!!原来是这样!有点意思了哈!感觉像在拼拼图或者画思维图。我试着往这张“图”里继续加东西:加了“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任务列表”。把它们都连起来:番茄工作法 --包含--> 25分钟工作、番茄工作法 --包含--> 5分钟休息、番茄工作法 --关联--> 任务列表...

折腾了半天,屏幕上被我弄得像一张小小的蜘蛛网。这时候再点点看那些节点或者连线,发现它能以某个点为中心,高亮显示它相关的那些东西了,有点清晰感了。

第四步:真实场景试水,有点意思了

不能老玩虚拟的,我得用它干点实事。周末正好计划写这篇评测稿子,我就拿这个当实验品。我新建了一个节点,叫“米娅里克特测评”

然后,我就开始疯狂加相关的点

  • 疑惑点:名字怪、功能描述玄乎、初体验懵逼(把自己当时的感受也写进去)
  • 探索过程:创建节点、建立关系、发现连线逻辑
  • 优点猜测:想法可视化、梳理逻辑关系可能还行?
  • 缺点感受:学习门槛高(开始真不会用)、界面太素缺少引导、概念抽象不接地气

然后我就开始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标注上关系,比如“疑惑点” --导致--> “初体验懵逼”,“探索过程” --解决了部分--> “疑惑点”,“优点” --基于--> “探索过程”,“缺点” --影响--> “使用体验”等等...

第五步:折腾完的使用感受,真话时间

费老大劲终于整明白这玩意的核心是啥了,就是个想法可视化+关系网的玩意儿,类似超级简化版的思维导图+概念图。 用了两天下来,优点缺点都挺明显的:

  • 先说优点:
    • 一旦搞懂基本操作,确实能帮你把脑子里混乱的点子和关联性给画出来,尤其适合那种想法特别多、觉得脑子乱糟糟的时候。
    • 界面极其简洁,几乎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干扰。
    • 完全离线可用,这点挺省心。
  • 缺点也挺扎心:
    • 学习曲线陡峭! 第一次用绝对懵逼,全靠自己摸索(上网查了查原来它学名叫啥“双链笔记”的概念?但人家工具也没说自己是这玩意儿),没人带或者不看别人分享的攻略,入门都费劲。
    • 概念太抽象,不讲人话。 叫什么“节点”“关系”“知识体”,直接叫“卡片”、“连接线”、“主题”多通俗易懂?非得搞点洋气的把人绕晕。
    • 功能简陋。 做笔记,它没法像常规笔记那样写大段文字(只能节点里写一点点或者挂在关系线上),想打字写文章?别指望。它就是纯粹展示“点”和“点怎么连”的。
    • 啥帮助都没有。 对新手极其不友哪怕有个简单的引导图或者说明弹窗?没有!全靠悟性。

你说它好用?对大多数人来说真不好用!门槛太高,功能太单一,没点耐心和探索欲分分钟劝退。你说它完全没价值?倒也不是。如果你本身就是个喜欢琢磨逻辑关系、脑洞大又乱的人,能花时间捱过那个折磨人的入门期,并且接受它只能干“建立联系、展示关系”这一件事,那它可能对你有点用,就像一个思维地图草稿纸。但普通人想用它替代常规笔记、或者什么神奇提升效率?洗洗睡,真心不如用纸笔画画,或者找个功能强大点的思维导图App实在!我看,这就是个小众极客拿来实验的工具,离“大众好用”还差得远。反正我折腾完这波,截图完准备写的素材,大概率是把它放角落吃灰去了。还是我们家群里的买菜信息更实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