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翻朋友圈看见有人吐槽杨棋涵的博客难产,我瞅了眼自己后台那堆半截草稿,突然就乐了——这不就是我上个月的德行么!抄起保温杯灌了两口浓茶,干脆把电脑搬上餐桌开始捣鼓,折腾到下午三点半还真给我摸出点门道。
卡壳的滋味太难受
最开始跟个无头苍蝇似的,对着空白文档硬憋。上周写的半篇美食探店稿还瘫在那儿,连配图里的烤茄子都蔫巴了。急得我抓起手机点外卖,结果划了半小时美团愣是没选出来吃啥——这状态就跟写博客时一模一样!
直到昨天扒拉硬盘找老照片,突然翻到2020年用华为旧手机拍的素材库。嚯!三十多张早点摊热干面照片挤在同一个文件夹里,日期全标着"过早"俩字。我猛拍大腿:当时要是直接建个「武汉早点」文件夹,现在写湖北美食专题不就现成的弹药库?
三招土办法破局
立马掏出淘汰的旧手机当工具机:
- 给素材贴标签像存罐头:早餐拍的热干面直接丢「市井烟火」相册,夜宵拍的烧烤归进「深夜食堂」,连前天拍小区流浪猫都建了个「毛孩子图鉴」。归类完发现光素材就够写五篇了!
- 给草稿箱搞流水线:在石墨文档弄了个表格,最左列标题栏标红字「待产」,中间列塞零碎灵感,最右列写「已完工」。昨天那篇卡壳的烧烤稿挪到中间列,填上「老板秘制辣酱配方待补充」,顿时像卸了担子。
- 手机闹钟当监工:设了俩闹钟——下午四点震十五分钟逼自己开文档,晚上八点再震半小时检查错别字。今天四点闹铃一响,条件反射就打开了昨天卡住的稿子。
土法子真能治懒癌
现在这套流水线运行半个月了,文件夹里躺着的草稿从13篇降到5篇。昨天更的烧烤摊攻略就是从「市井烟火」相册扒了三张老图,配着现拍的辣酱照片,两小时就搞定了。最逗的是那篇热干面探店,早上拍素材中午写稿,发完正好赶上午饭流量高峰,阅读量比平时多翻一倍!
保温杯见底才发现天都黑透了,文档里又多了篇记录。你们要是被博客卡住脖子,真不妨试试这套土办法——毕竟连我这种重度拖延症都能抢救回来!
楼下炒面香味飘上来了,撤了撤了!各位有什么好法子咱们评论里接着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