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问我,青少年突然冒出一句“我emo了”,到底正常不正常?这事儿让我想起上周遇到的那一出。
那天下午,我在社区当志愿者,正帮几个中学生搞作业。突然,一个叫小明的男孩儿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地嘀咕道:“哥,我觉得我emo了,好难受。”我一听就愣住了,脑子里嗡嗡响——emo是个啥玩意儿?以前没咋听过青少年圈儿的新词儿。我赶紧放下手里的书,凑过去问他:“小明,啥叫emo?你细说说呗。”
他缩在墙角,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就是心里堵得慌,啥也不想干,整天没劲儿。”这下我明白了点,感觉就是情绪低落呗。但我不敢瞎建议,怕说错话火上浇油。我学着以前看过的心理学法子,先稳住自个儿,跟他坐一块儿垫子上,安静听他说。
小明开始倒豆子似的讲起来:“最近考试考砸了,爸妈老唠叨我,同学还笑话我笨。一回家就躲被窝哭,连游戏都不想玩了。”我一边嗯嗯点头,一边心里琢磨着应对的法子:第一,别急着给建议,就让他把话吐干净;第二,简单复述一遍他说的话,好让他觉得我真听进去了;第三,拍拍他肩膀儿表达关心,说“这确实挺难受的,换成我也憋屈”。
等他说的差不多时,我又加了个第四招:转移注意力提点小行动,我说:“要不咱俩出去溜达一圈儿,换个心情?公园里新装了秋千,怪好玩的。”他犹豫了会儿,终于点点头。我俩就慢慢走出去,边走边聊。我顺着问他喜欢什么,他说最爱打篮球,我接着建议:“下回不爽了就去投几个球呗,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喊两嗓子。”
走着走着,小明脸上总算挤出一点笑:“哥,你这法子真管用,我好像没那么emo了。”后来过几天,他跑来找我,精气神儿都上来了,说是跟家人好好聊了聊学校的事儿。这事儿让我琢磨清楚了:青少年说“emo了”太正常了,就是个小情绪波动,关键是咱大人别怕别慌。
应对起来没啥高招,就那几个土方子:
- 闭紧嘴巴别打断,让他把苦水倒光;
- 简单重复他的话,表示真上心;
- 动动手表达关心,比如递张纸巾啥的;
- 带他换个地方做点小事儿,转移下注意力。
就这么简单几个动作,挺管用的。我现在见着青少年说emo,心里就有谱儿了。小事儿解决起来也容易,关键是多点儿耐心和接地气儿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