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去就去踩了个坑
上周六约了乐队新歌要录demo,心想着省点钱没去常去的老地方。朋友说宏乐新开了特专业,直接打车就过去了。
一进门那个气派,大理石前台跟五星级酒店似的,墙上贴满明星签名照。戴耳钉的小哥迎上来就说:“咱家设备全进口的。”咔咔给我展示了一堆英文设备参数,听不懂但大受震撼。脑子一热签了仨小时套餐,刷卡那叫一个痛快。
录音开始不对劲
刚坐进棚里就觉着闷,空调声嗡嗡响。跟调音师说感觉低频太糊,人家直接把音量条拉到底:“现在干净了?”耳机里乐器声全挤成一团,鼓点像在敲铁皮桶。喊停重调了三次,汗都从鬓角流到锁骨了。
更绝的是录到一半,突然有外卖电话打进来。玻璃墙外面几个工作人员围成圈吃黄焖鸡,那味道顺着门缝往里钻...
朋友救命有转机
憋着气出来瘫在出租车上,直接拨通玩音乐十几年的老赵。他在电话那头笑得直咳嗽:“看装修选棚子?你当挑婚庆公司!”接着给我个地址,藏在老居民区单元楼里那种。
半信半疑找过去。楼道墙上都是小广告,开门却是别有洞天。满墙吸音棉贴得像蚕宝宝吐丝,老板穿着老头衫正修麦克风架。
重点来了:
- 人家直接问我想呈现什么情绪
- 搬出两对不同型号麦克风让我试耳感
- 录音时在操作台皱眉头重来了八遍
两千和八百的暴击
两家干声放手机里播给媳妇听,她指着老小区录的说:“这个听着像真人站跟前。”再看宏乐精修过的版本:“KTV喝醉那哥们是不是?”
后来才懂门道:
装修费会摊在账单上 - 宏乐大堂的水晶吊灯够买十支麦克风了。
设备年份比牌子重要 - 耳钉小哥吹嘘的“德国进口”,老板拆开给我看生锈螺丝:“这型号早停产了”。
录音师比你更较真才行 - 真正专业的会主动喊停,而不是问你“要不要再来遍?”
现在出门包里常备U盘存干声片段。下次再遇到天花乱坠的,直接塞耳机:“咱先听听你家上周录的?”